日期查询:2025年10月20日
2025年(第七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揭晓

晋中人才创新案例获评全国最佳

本报记者 张云鹏

  近日,中国人才杂志社主办的“2025 年(第七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落下帷幕,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晋中市报送的《山西昔阳:院士工作站书写固废治理“绿色答卷”》从全国1200余篇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最佳案例。
  获奖案例的核心载体——山西省煤基固废资源化与矿区生态治理院士工作站,自2024年8月落户昔阳县以来,已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该工作站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领衔,集聚30名教授、28名专业技术人员及10名核心研发人员,构建了“国资搭台、院士攻关、企业转化”的闭环创新机制。目前,已成功研发煤矸石高温裂解制腐植酸肥料技术,相关生产线预计10月正式投产并已接到全国多地意向订单。同时,工作站开辟 15亩试验田开展绿色肥料应用研究,预计年内完成全周期实验数据积累。
  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晋中市深度践行山西省“1+N”人才政策体系和“双融双创”科教兴市战略的系统布局。目前,晋中市已建成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和5家省级特色产业学院,数量居全省首位。通过“博士大讲堂”“科技副总”派驻等机制,推动高校人才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累计签订校地校企合同金额超1.4亿元。
  在人才引进方面,晋中市创新推出“政策+服务+情感”三维引才模式。今年以来,不仅组织企业赴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开展专项招聘,并赴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顶尖学府开展人才宣介,推出博士生最高53万元、硕士生最高31万元的补贴政策,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26人次。同时,搭建21家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形成全链条人才服务生态。
  下一步,晋中市将以院士工作站为标杆,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引进一个人才、激活一个产业、培育一批人才”的链式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