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0月22日
思想引领有深度 服务大局有力度 关爱青年有温度 组织建设有效度

主动作为 担当尽责 大同市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吕汉富

  10月21日下午,在大同市召开的“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团大同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山西省青少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在该市的推进情况。据介绍,近年来,团市委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在凝聚青春力量、赋能青年成长,助力城市发展中主动作为、担当尽责,推动全市青年工作呈现出思想引领有深度、服务大局有力度、关爱青年有温度、组织建设有效度的良好态势。

以思想引领为“魂”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团大同市委通过青年化阐释,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在青少年心中扎下根、开出花。
  以丰富的主题活动为载体。2021年至今,开展主题团日、队日活动达39万余场,实现了对大同市团员和少先队员的全覆盖。组织全市团支部积极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活动,团支部参学率达98%。开展“红色耀三晋青年永传承”清明祭英烈、“国家安全·青春挺膺”国家安全教育、“青春理响晋行时”抗战纪念宣讲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奋进精神,赓续青少年红色血脉。
  以内容供给为中心。设计《牢记党的教导·争做强国少年》示范活动课和《红领巾遇见“先锋星”》示范宣讲2套标准化课件,为大同市少先队组织提供了“拿来就能用、用了就有效”的宣讲工具箱,这一成果被全国少工委微信公众号“红领巾集结号”专题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思想引领工作的影响力。
  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组建由优秀团干部、新时代青年先锋、省级以上劳模、高校教师等组成的青年讲师团,与红领巾巡讲团、“青马工程”学员形成“宣讲矩阵”,深入学校、企业、社区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讲1000余场,覆盖青少年20万余人次。
  聚焦大同两会热点,连续制作推出5期“给少先队员讲讲市两会”活动课指引,用童言童语生动阐释转型“四步走”“四大赛道”,以及建设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等重要发展战略,激发少先队员树立报效家乡的坚定信念。
  此外,依托大同市红色教育阵地、品牌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巨大优势,2024年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实践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各类实践营226场、培训143场、托管班25个,覆盖学生23000余人。

以服务大局为“责”激发青年建功活力

  团大同市委利用团属新媒体矩阵,去年转发与制作大同宣传视频、主题活动原创视频、大同优秀青年展播视频500余条,点击总量达28万余次。其中,5个原创视频被团省委官方微信公众号收录推荐,让大同故事在圈层互动中走向全国。
  同时,紧跟大同市文旅热度需求,在各大景区及客流较大站点,组织青年为来同游客提供问询指引、旅游推广等志愿服务。其中,专项志愿服务103场,出动志愿者1500余人次,“青春志愿蓝”成为大同新地标。聚焦新兴青年群体中的网约车司机,成立“大同文旅网约车志愿者服务队”,向来同游客介绍大同文化历史、景点特色、美食人文,打造“车轮上的文旅推荐官”,将城市故事的讲述场景向前延伸至游客接触大同的“第一环节”。
  围绕大同市转型发展“四大赛道”,着力搭建青年建功平台,发挥共青团协同优势,扩展校地、校企“合作圈”,将大学生“三下乡”实践主阵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场景向全市产业项目的优秀样板、知名企业、非公组织扩展,把青春智慧、青春方案和青春力量导入全市产业发展。以赛事活动为载体,连续5年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评比,向省赛累计推送60个项目,吸引数千个团队参与,覆盖辐射青年创新创业上万人。2024年,依托大赛吸引创新创业项目120个,评选优秀项目18个,16个项目晋级省赛,7个项目斩获省级奖项,2个项目斩获国家级奖项,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以培育青年人才为重点,组织开展“青马工程”农村班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培养青年电商“村播”人才500余人。今年,组织各县、区团委开展15期青年电商技能专题班培训,围绕“一县一班一特色”目标,开设青年创新创业班、电商和网络直播班、新媒体短视频运营班等班次,累计培训青年2000余人。开展“转型蹚路争先锋,我为家乡谱青春”青联委员走基层献计献策活动,带领青联委员实地调研县域产业发展情况,与县区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深化合作。以农特产品为媒介,发挥“青耘中国”平台优势,在全市10个县、区成立助农直播工作室,依托“青耘中国”平台,举办“中国青年年货节”“三晋名品汇古城·网红直播闹元宵”大同站等直播带货活动,认购4.5万余单,为本地农企创收157万余元。

以权益保障为“基”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团大同市委建强司法保护体系,筑牢青少年“安全防线”,围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重点领域,不断织牢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安全绳”。
  推动法治教育“深入化”。成立“青少年法治宣讲团”,组建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结合禁毒宣传、国家安全日、预防电诈等主题,累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700余场,覆盖青少年4万余人次,帮助青少年掌握法律常识,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的法治意识。
  推动权益保护“效能化”。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搭建“一个中枢平台”式未成年人司法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累计处理各类服务委托636项、心理疏导与测评290人次、合适成年人到场服务168次、完成社会调查服务报告104份,开展亲职教育60场,并成功为14个案例提供经济救助与资源链接。
  推动困境帮扶“立体化”。构建“资源整合、协同发力、长效赋能”的工作格局,推动帮扶工作从短期偶然性帮扶向长期持续化转变。
  会上,还介绍了规范团员发展、建强干部队伍、深化改革举措,推进新兴领域团的建设“两个覆盖”等相关措施和取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