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26年高考10月27日开始报名
本报记者 田凤凤
10月22日,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公布我省2026年普通高考报名、缴费、现场确认具体办法。考生须按规定时间在山西招生考试网(http://www.sxkszx.cn)完成高考“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时间为2025年10月27日8∶00—11月1日18∶00,逾期不予受理。网上报名和缴费后,考生须到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时间为2025年11月2日8∶00—11月7日18∶00,逾期不予受理。
报考分为七大科类
报考科类分为物理科目组普通类、历史科目组普通类、物理科目组艺术类、历史科目组艺术类、物理科目组体育类、历史科目组体育类、单独招生考试(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职教师资单独招生、残障考生单独招生、消防救援人员单独招生、保送生及拔尖创新人才选拔项目等)7个科类,考生报名时只能选报其中的一类。其中,普通类招生计划按照首选历史、物理科目组合分别编制,艺术类和体育类招生计划不分首选历史、物理科目组合,统一按艺术类或体育类编制,即艺术、体育类考生报名时区分物理、历史科目组合,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时不再区分物理、历史科目组合。选择单独招生考试科类的考生不得参加普通高考,选择其他科类的考生也可参加经教育部或省招委批准的单独招生考试。
报考艺术类、体育类等专业的考生须按有关要求参加相应专业考试。
艺术类考生需要参加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6个类别的省级统考。其中,音乐类下设音乐表演、音乐教育2个方向,考生可以兼报;舞蹈类分为中国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现代舞和流行舞5个舞种方向;表(导)演类分为戏剧影视表演、服装表演、戏剧影视导演3个方向,考生可以兼报。戏曲类专业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收费标准等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体育类考生需要参加100米跑、800米跑、立定跳远、一分钟杠铃连续挺举4个科目的专业考试。
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要求
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严格按照《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普通高考有关事项的通知》(晋招考高〔2013〕15号)执行。其中,申报材料第5、6条中父母的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具有三年(含)以上合法稳定住所、稳定职业证明材料的截止时间调整为2026年8月31日。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公安厅、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教基〔2012〕43号)文件要求,学籍注册部门要提供连续三年接受高中教育并有正式学籍证明;公安部门要提供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居住登记等相关信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提供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情况和社保信息。
脱贫地区招生专项计划报考要求
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招生专项计划,即面向原中央确定的我省36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级扶贫县及22个省级脱贫县(17个省定脱贫县、5个插花脱贫县)、4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定向招生。
国家专项计划。报考国家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3项条件:符合2026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具有实施区域(36个县、区)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地方专项计划。报考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3项条件:符合2026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22个县、区和4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高校专项计划。报考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3项条件:符合2026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58个县、区,不包含4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且勤奋好学、成绩优良。
具有上述报名条件的考生,由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到户籍所在县、区招生办提出申请,并如实填写《山西省2026年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招生专项计划考生资格审查表》,经所在县教育、公安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报考面向脱贫地区招生专项计划志愿。逾期不予受理。
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农村区域划分标准参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年度《统计用区划代码》和《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确定考生农村户籍。
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中城乡分类代码由第15至17位代码组成。第15位为“1”,表示城镇;第15位为“2”,表示乡村。
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后报名信息不能修改
考生要认真填报个人信息,并进行身份证信息的校验,仔细核对。采集数码照片工作完成后,必须打印《考生报名信息确认表》,考生认真校对后签字确认。确需修改有关信息的,必须由考生本人提出申请,有关市、县(市、区)招考部门负责审核,经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后的报名信息一律不得修改。考生信息确认材料由县(市、区)保存5年。
考生的联系电话及手机号码是招生部门与考生联络通报情况的主要途径,考生必须慎重填写,在高校录取结束前不要随意停用或改号,以免因不能及时与考生取得联系而受到影响;考生姓名等关键信息在高校入学报到前不得更改,以免影响考生入学注册。同时,考生要加强对个人信息资料的保护和管理,对个人登录密码、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报名信息及相关资料,不得泄露给其他任何人,防止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考生须对自己提供的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如因考生自己填报不慎或校对不认真导致信息错误,而影响考试、志愿填报和录取等后果的由考生本人负责;若因工作人员工作疏忽造成遗留问题,则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追责,并由责任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考生须参加体检
高考报名的考生均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并在高考报名系统中如实填写本人既往病史。考生体检信息必须由考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确认。未参加体检及体检后未确认体检信息的考生,将不能参加普通高考各招生类别的投档录取。
体检工作在2026年3月30日前进行,由各市、县(市、区)招考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