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成人都需要童话
平凡的生活,总要有一角留给想象,而童话可以满足遐想的愿望。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舒克和贝塔……童话是我们为孩子创造的美好世界,这些小时候看过无数次的故事越过岁月,轮到我们讲给孩子们听了。
童话与寓言是童年娱乐,更是塑造未来创新者的基石。泰戈尔说:“故事把种子播撒在时间的土壤里,终将长成森林。”孩子用故事的眼睛看世界,就有改变未来的可能。童话善恶分别,情节简明扼要,故事开门见山。在人生的启蒙阶段,父母和老师的阅读引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眼界、格局、价值观。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好的童话足以使孩子展开思维的翅膀,朝着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轨迹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童话的魔力在于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然而其中蕴含的情感与精神内涵却是真实且深刻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在虚构的世界里找到自我,通过纯真美好的情节来滋养自己的心灵,并学会感动、评价、鉴赏。在参与童话游戏中,可以学着自我照顾、克服挫折、寻求合作、解决冲突,进而培养自己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冒险精神。
儿童文学一直是我写作的重点,我创作了《安徒生童话:浪漫诗情与现实严峻》等一批文章。在我去过丹麦以后,以成年的心境重读,不难发现安徒生对底层的深切关注、对社会黑暗的洞察讽刺、对真善美的向往追求,尽管以童话形式出之,却既不幼稚,也不过时,且闪耀着经久不衰的文学魅力。在《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为了获得王子的爱情与人的灵魂,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美妙的嗓音被弄哑了,尾巴被劈成两半,每走一步路都要忍受针刺般的痛苦,海底王宫三百年的幸福生活也化为乌有。小美人鱼的遭遇让人黯然神伤,而她身上那巨大的勇气与牺牲的精神又让人心生敬意。她的结局虽然是不幸的,可她面朝大海的身影却成为人类追求理想的永恒象征。
进丹麦的幼儿园、中小学,不经意就能感受到,安徒生的元素已经融入当地教学生活的各种细微之处。校园内的雕塑、教室内的布置、课堂教学、图书馆的图书……可以说“无处不在”。在不少丹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眼中,安徒生不仅是知名的文学家,更是公认的教育家,与丹麦现代教育先驱格隆维共同被认为是深度导引社会和教育的巨人。
成年以后,我对童话的认识似乎递进着,常想常新,今天想是这个样子,明天想又是不同感受。童话世界看似是孩子的阅读物,但其实它的意味和形式,隐匿在几乎所有的文学里。阅读和写作童话一直如影随形着文字生活,我创作了很多童真童趣的诗歌,如《葡萄叶》《仙境奇遇》等一些作品还入选了部编版教材,写了童话、寓言、戏剧、小说、科幻等,内容和形式均适合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
童年听过、读过童话,往往领会不深,经过生活磨砺后,在人到中年后对童话反而更感兴趣,甚至能从中收获人生哲理。不少成年人将童话中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转化为帮助自己不断成长的资源。乐高玩具就是一位木匠师傅用自己的创意塑造出的一个全球知名的玩具品牌。我今后要讲更多好故事,让成年人与孩子之间有深刻的情感交流,将经历信念、思想坐标、精神品格更好地分享给下一代,对孩子们产生无尽启发。 ●米广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