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项指标全完成 多项成果领跑全省
本报记者 李茹霞
  10月30日,晋城市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晋城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十四五”发展成果作详细介绍。发布会现场不仅披露13项规划指标全部完成、11项提前一年达成的亮眼成绩,更从基础设施、运输服务、交旅融合、行业治理四大维度,展现晋城交通如何以“开路先锋”姿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其中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五级公交”等多项成果位居全省前列。
织密立体交通网多项指标全省第一
  发布会上,一组组数据勾勒出晋城交通基础设施的“跨越升级图”。截至“十四五”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0030公里,路网密度106.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2公里/百平方公里;太郑高铁累计发送旅客789.1万人次,实现3个半小时直达北京、6个多小时连通长三角与珠三角;全省首条“四改八”晋阳高速通车、陵侯高速新乡方向贯通,市域出口增至17个。
  普通国省道PQI值(路面使用性能指数)从85.51提升至92.43,优良路率达100%,路况水平跃居全省第一;农村公路总里程达8879公里,实现67个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30户较大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1541个建制村“双通”3个“100%”目标,晋城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成为全省农村交通发展的标杆。
“五级公交”惠民生绿色交通见实效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是晋城交通服务的核心目标。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晋城“五级公交”(城市、城际、城乡、镇村、旅游)体系持续完善,累计开通线路505条,年均客流量7500万人次,692辆城市公交车实现100%新能源,新能源出租车占比达76%,年均免费乘车1800万次,为65周岁以上老人、现(退)役军人等8类群体省下出行成本。
  物流服务同样下沉至“最后一公里”。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全覆盖,累计运输快递和农产品1500万件,降低快递成本30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约1亿元;创新推出的“公交+快递”模式,依托公交行李舱搭载快递,日均发单量2万件,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同等便捷的物流服务。
太行一号成标杆带富50余万农村人口
  作为晋城交旅融合的“金字招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建设成果成为发布会焦点。据悉,晋城在全省率先建成1052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覆盖90%脱贫地区、景区及特色农产品产区,不仅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典型案例,更获评全国“行在乡村游在路上”最美自驾精品路。
  这条“生态路、观光路、文化路、致富路”,串联起215公里慢行道、32个驿站、31个观景台及9个房车营地,累计吸引3100余万人次观光,带动8.1万人返乡创业,直接或间接带富50余万农村人口。“云锦太行画中游”智慧平台拉动消费近8亿元,“交通+赛事+旅游”模式成功举办14项活动。今年暑期,陵川段日均车流量超2万辆,成为晋城文旅经济的新增长极。
撬动资金流入交通领域全流程监管保安全
  面对交通建设的巨额投入,晋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红详解了资金保障“密码”:“十四五”期间,晋城交通系统累计争取中央车购税、专项债等各类资金59.2亿元,通过“政策导向谋项目、对接沟通争资金、多维监管用资金”三步走策略,撬动130亿元社会资金涌入交通领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亿元。
  为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晋城成立争资争项专班,强化与国家、省相关部门对接,同时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定期追踪项目进度与资金绩效,每年抽取20%以上项目开展第三方审计,实现资金从争取到拨付的安全可控,为交通项目良性运行保驾护航。
  展望“十五五”,晋城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品质提升为核心,推动晋城交通向“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迈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晋城新篇章提供更坚实的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