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1月03日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王泽云

扎根项目一线 书写青春故事

本报记者 陈彤

  王泽云于2021年入职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担任施工员,先后负责忻州市城东路网项目及忻奇大道项目的排水管网、道路、涉铁下穿顶管、上跨铁路转体等一系列专业工程的现场管理与协调工作。
  五年时光如白驹过隙,王泽云用五年的汗水与坚守,完成了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稳健、从跟从学习到独挑大梁的关键蜕变,在管槽遍布、纵横交错的路网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勤学苦练夯实根基

  2021年,怀揣对建筑行业的热情,王泽云加入建工集团,担任新开工的忻州市城东路网项目施工员。
  王泽云坚信,只有从最基层学起,才能筑牢根基。为弥补经验短板,他养成“昼行实践、夜勤研习”的习惯:白天背着工具包穿梭在施工现场,跟着老师傅学习放线、测量、验槽;下班后对照施工图纸钻研图集规范,一本《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手册》被他翻得边角微卷。项目经理李勇评价他:“小伙子的方向是对的,刚参加工作就应该扎根一线,从实践中学习总结,苦练内功,丰富知识储备。”
  同年7月,项目全面开工。王泽云主动请缨,在已经负责4公里管网施工的同时,承担起项目部基地建设相关工作。他每天一大早就沿着管网段巡查,记录施工进度、技术问题及材料供应情况;处理管网事务时,反复核对图纸,遇到难题立刻请教老师傅;在基地建设现场,从地基开挖尺寸到模板支护牢固性,每个环节他都反复确认。
  在王泽云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面对项目涉铁工程难题,他先从档案室借来铁路施工规范与案例,逐字研读,遇到不懂的晦涩术语就上网查、问同事,书页空白处写满了重点标注。工程启动后,他主动对接现场蹲点学习,在“干中学、学中干”,逐渐掌握了涉铁代建工程要点与工期流程,先后参与3处下穿顶管作业与1处上跨铁路转体工程。
  2023年9月,在项目经理沙龙会上,褪去青涩的王泽云分享转体桥施工经验时感慨:“新员工别怕扎根一线,工地上的每一次摸爬滚打,都是成长最扎实的根基。”

多岗锻炼补齐短板

  遇到难题时,王泽云总是主动向领导、同事及一线工人求教,倾听多方见解,补齐自身短板。他深刻领悟到:“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协作,唯有凝聚众人之力,才能攻克难关、成就大事。”
  在王泽云看来,帮助别人的过程本身就是宝贵的学习积累阶段。行政部门忙碌时,他主动帮忙撰稿、组织会议;结算部门现场实测实量时,他协助拉尺子、做记录;材料部门进场时,他负责盘点进度、把控数量。五年间,他在互助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多面手”。
  在云中污水管网施工中,王泽云与项目团队查阅资料、反复试验,研究出“提高混凝土井室验收一次合格率”的质量管理方法,获行业认可。在南环街东延上跨北同蒲铁路转体桥施工时,王泽云与团队成员开展无数次模拟实验,成功研发出《一种转体桥用滑道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梁体在大半径圆曲线上的同步平稳转动难题,助力施工任务圆满完成。
  通过一系列实践,王泽云不仅提升了技术能力,更学会了从项目全局视角统筹协调,真正实现了从“技术骨干”到“综合能手”的跨越。

精益求精锻造精品

  “对工程负责,就是对群众负责。”王泽云始终记得初入职场时领导的嘱托,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一次路基验收中,王泽云发现途经村落段预埋的农灌套管路基两侧压实度差0.5%,坚决要求返工,并积极组织工人重新调整压实方案,直到检测数据达标。
  在忻奇大道长达4250米的路面结构摊铺过程中,王泽云的“较真”更是贯穿始终。从原材料进场时的严格把关,到摊铺温度的实时监测,再到碾压顺序的反复确认,每个环节他都亲自盯控。遇到复杂路段,他还会提前召集技术人员和施工班组开“碰头会”,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在前面、防在事前。有同事打趣他“太细致”,他却说:“路是给人走的,我们多一分用心,群众就多一分安心。”
  这就是王泽云的五年成长答卷,见证了忻州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巨变。对于未来,他表示将继续扎根项目一线,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全面的技能,全力以赴确保每个项目按时交付、履约到位,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建工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