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展型街区塑造双向赋能新范式
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的万象天地,每当夜幕降临,百年建筑“云章公所”内便会亮起温暖的灯光。这座曾经见证云锦繁华的老行会,如今悄然变身为一方青春洋溢的“夜间课堂”。每月至少4次,年轻的脚步叩响古朴地砖,青年夜校在这里开展一场场关于美与传承的聚会。得益于街区的支持,非遗传承人吴颖的云锦小店以云锦艺术装置、手作课吸引更多年轻人。
近年来,江苏团组织紧扣城市青年聚集形态新变化,聚焦新兴领域团建覆盖新要求,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资源,针对青年生活、工作、休闲等方面实际需求,集成多元惠青服务,开展各类青年活动,打造了一批资源整合、功能融合、供需契合的青年综合服务体,探索“区域性”团组织建设新模式。
“青春经济的长效增量,让青年创造力助力商业生态新引擎。通过政策赋能与社群共建,青春流量沉淀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切实增强团组织在新兴青年群体中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团江苏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青年“学习、就业、安居、交友、生活”五位一体服务链,推动组织和工作向青年延伸覆盖,实现青年受益、企业增效,促进社会治理、提振消费,让青春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创新共建模式 凝聚青年新路径
“我抢了5张券,还挺优惠的!都是我们年轻人喜欢的小吃,晚上我就和闺蜜来。”扬州居民蔡女士说。
今年以来,扬州“Young在邗江,汇梦万象”青年发展型街区创新推出“青春季”青年专属消费券,累计集结22家商户,让利金额近50万元,涵盖服饰、美食、玩具等多个种类,让更多青年通过享受优惠商品和优质服务,切实感受青年发展型街区的魅力。
在江苏,像万象天地这样被赋予青年发展型街区功能的商业载体已有95个。从类型分布来看,优居街区13条、双创街区16条、文化街区21条、休闲街区45条。
据统计,由属地团委和街区运营团队牵头,目前已有55条街区完成街区运营团队建团。整合入驻商家等市场主体,建立“两新”组织联合团支部,把各方青年骨干力量吸纳到团组织中。培养联系青年社群主理人等骨干156人,常态化组织开展运动户外、交友联谊等青年社群活动,带动联系各类新兴青年群体2000余人,打造新兴青年群体思想动态感知“前哨”。
此外,团江苏省委与华润集团团委着眼集团在苏业务面广线长、青年客群集聚的实际,创新“央地共建”团建路径,推动华润项目单独建团或联合建团21个,带动华润上下游企业和合作商建团98个。
激活青春经济 打造发展新引擎
在苏州市姑苏区十全街,95后面包店店主陈澄见证了街区从“卖玉石的古街”到青年聚集地的蜕变。
2024年改造后,十全街拓宽人行道、嵌入共享空间,吸引632家商户入驻,青年店主占比超80%。陈澄的面包店从10人团队扩张到60人,每周举办的阳台音乐会成为网红打卡项目。
街区的活力不仅靠硬件更新,更依赖青年共治。涂涂茶馆的“青年议事堂”里,青年主理人、政府工作人员共同讨论古城保护方案;艺术家与店主共创门头设计……“共学、共议、共创、共治、享,让青年从旁观者变成主人。”团姑苏区委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青春经济作为新消费赛道的重要力量,正通过深度融合青年创造力与城市更新,将短期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量。
以华润万象商业载体为例,在今年“五四”前后开展的“青年消费季”活动期间,华润万象各青年发展型街区整体销售额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15.3%,青年消费占比达55%。
如今,青春经济已从单点的小店活力拓展为系统性的街区生态,实现文化赋能、场景创新与青年共治。这种模式产生的积极示范效应,吸引周边青年商户主动加入街区团支部,踊跃报名成长计划,由此形成一种“团组织引领青年,青年创意反哺街区”的良性共建机制。
注重精准供给 服务青年新突破
在江苏省宜兴市的陶文旅街区,无锡团组织正以充满活力的方式,将这里打造成青年创意迸发与文化交融的热土。街区团支部如同一个“青年成长加油站”,不仅定期开展电商运营、短视频创作等精准赋能培训,还通过“青春小店”计划为青年主理人提供展示平台。
作为首批受益者,青年杨镓境将紫砂非遗技艺与时尚潮流结合,开展紫砂手串DIY体验。他的作品在街区“青年夜校”亮相后广受好评,其“泥好小杨”视频号也随之走红,生动展现了传统陶文化在当代青年手中的创新表达。
在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高铁新城,青年发展型街区的构建呈现出科技感与烟火气的交融。喜福里商业街、启动区产业园等空间不仅通过L4级“智驾1号”公交、数字科技企业集群展现硬核创新力,更以人才公寓、社区巴士、亲子托管等服务传递细腻的“人情味”。
高铁新城正以“15分钟生活圈”为脉络,将产业资源、城市功能与青年需求紧密缝合,让青年在创新创业的同时,也能安家立业、感受温暖。
近年来,江苏团组织聚焦不同青少年群体面临的就业创业、职场提升、困难救助等痛点,构建“阵地+项目+活动”靶向服务矩阵。除了为青年提供惠青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常态化开展青年夜校、婚恋交友、项目路演等活动,江苏团组织还引入“苏青合伙人”孵化器,开展项目评估、商业模式优化、融资对接等专业指导。实施“12355为青春护航”青少年健康守护行动,由地方团组织牵头,以青年发展型街区为载体,将12355热线服务落地线下,每月开展心理知识科普、亲子教育互动等活动;推出“小哥暖心包”,在街区开设小哥暖心驿站,提供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服务,切实增强“小哥”的城市融入感、社会归属感。
江苏团组织通过精准对接青年在生活、创业、社交等方面的核心需求,实现服务模式创新突破。各市不再局限于单一政策扶持,而是深入青年聚集的街区、园区等地,以各种暖心举措增强青年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有效推动青年与城市共同成长。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