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1月04日
淬炼专业力量 守护青春心灵

山西12355全周期培训 125名心理热线志愿者通关

本报记者 郭丽菲

  近日,山西12355青少年服务台完成了一场系统、严谨的心理热线志愿者培训。经过一周的密集学习与两轮严格筛选,最终125名志愿者从134人次参训者中成功通关,开启为期两个月的见习服务,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注入新鲜而专业的力量。

构建“规范+应对”双重能力

  培训在线上线下同步启动。120余名来自各地的志愿者齐聚课堂,在山西12355危机组组长郭文慧“危机来电无小事,专业处置是关键”的开场提示中,拉开专业赋能序幕。
  课程从“心理热线概述”破题,系统讲解服务定位与青少年心理特点,帮助志愿者建立“以需求为核心、以安全为底线”的服务认知。随后,“热线系统登录与工作规范”实操教学通过屏幕共享,逐项拆解接线全流程,从标准开场白到工单记录,再到危机来电分级与转介,筑牢标准化服务根基。
  培训聚焦“普通来电+危机干预”两大难点。总督导苏虹结合厌学、亲子冲突等典型案例,演示如何通过共情话术捕捉情绪关键点,并针对自杀、自伤等高危场景,系统讲解“识别—评估—安抚—转介”四步干预流程。志愿者们专注记录、热烈讨论,切实提升了基础服务与危机应对的双重能力。

夜间“充电”聚焦实战

  培训第二日,腾讯会议主会场迅速爆满,主办方紧急增设分会场,最终115人同步参训,学习热情持续高涨。
  当晚课程紧扣“实战导向”,培训老师陈丹丹讲解了“伦理准则与法律要求”,明确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等职业红线;张娟聚焦“困难来电处置”,传授情绪崩溃、沉默抗拒等场景的应对策略;程联桃则详解志愿服务管理规范,推动志愿工作系统化落地。
  在冲刺阶段的最后一课,郝爱珍讲授“青少年常见精神问题的识别与处理”,帮助志愿者建立“症状识别—风险评估—科学应对”的专业逻辑;陈丹丹则关注“热线工作者的自我照顾”,分享“情绪急救箱”“定期督导”等方法,强调心理韧性是持续服务的重要基石。

分批考核全面复盘

  为严把质量关,主办方组织“在线考试+满意度测评”,从热线规范、咨询技术到伦理法律、危机干预,全面检验学习成效。
  考核不是终点。苏虹针对高频错题和典型难点开展在线解析,结合真实场景讲解知识应用逻辑,并实时解答“见习期危机来电处置”等实际问题,帮助志愿者真正吃透知识点。
  据介绍,目前,125名通关志愿者已完成见习前准备,将在资深督导的带领下,通过“模拟演练+真实服务+个案复盘”实现理论向实战的转化。山西12355青少年服务台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支队伍将成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暖心桥梁’。我们将持续跟踪见习情况,强化危机处置实战督导,助力他们成长为合格的‘心灵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