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1月11日

在历史现场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本报记者 孟存田 通讯员 杨小丽

近日,阳泉市第十四中学校组织72名师生开展了“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先后打卡百团大战“磨河滩战斗旧址”和娘子关演艺剧场,将思政课堂搬到历史现场,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
  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思政工作的奋进动力。研学第一站,师生来到百团大战“磨河滩战斗旧址”,聆听由裴晋平、弓国义两名老师带来的实景思政课《磨河滩上的红色传承与时代担当》。
  一种精神,一脉传承。烽火岁月中,革命先辈们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事迹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名师生。初三年级学生陈宇阳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不仅要做红色故事的‘讲述者’,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阳泉有这样一片英雄的土地;更要做红色精神的‘践行者’,时刻把‘钢铁精神’放进心里,让它成为青年朋友克服困难、坚强成长的力量。”
  研学第二站,师生走进娘子关景区演艺剧场,观看了由阳泉市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演绎的行进式人文体验剧《遇见娘子关》。剧中,平阳公主身披铠甲守卫娘子关、徐元娘从柔弱到坚强的蜕变,让每一名学生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巾帼不让须眉”的奋斗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前进力量。
  师生在观剧的同时也共同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接力,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娘子关”——无论是课堂、考场,还是未来社会的每一个岗位上,像平阳公主一样坚守,像徐元娘一样成长。高三年级学生郑鑫然表示:“我要把这份感动与震撼,内化为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让家国情怀在心中生根发芽、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