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2024年突破1100亿元
本报记者 刘家进
11月11日上午,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十四五”时期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有力推动“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十五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魂育人结出丰硕果实。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介绍,我省实施高校党建工作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推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地。培育32个教育部“双创”项目、203个省级“育人先锋”品牌,辐射带动立德树人提质增效。省党政领导每年登上讲台讲授思政课,形成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全覆盖建立校地协作平台,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持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快“五育融合”体系建设,我省学生在多项体育赛事中取得历史佳绩,“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力”正在成为全省青少年最美的成长注脚。
在利用红色资源服务立德树人方面,我省大力开发精品课程,遴选67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比如红军东征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等。广泛选拔优质师资,定期举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场馆育人大赛和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及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带动广大思政课教师把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全面丰富活动载体,开展“重走太行吕梁 致敬不朽丰碑”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太原、晋中等五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作为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全方位辐射周边红色资源。
持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我省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坚定落实“两个只增不减”,教育经费总收入、财政性教育经费等年均增长超过5.5%,2024年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突破1100亿元。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组建600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有序增加高中学位供给,20万人口以上的县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得到充分保障。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学段、学校、学生全覆盖,累计惠及1373万人次。今年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教费,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我省持续优化学校布局,积极应对学龄人口“梯次渡峰”,推进建立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五年来,在学龄人口集中地区建设公办幼儿园和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共1286所、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1700余所,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与“十三五”末相比,全省小学、初中校均规模分别达到403人和514人,分别增加了143人、185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值增加25.58%。推进普通高中扩容,2024、2025两年增加普通高中学位6.73万个,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希望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期盼。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我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全省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新设、转设11所高校,新增1所博士学位授予高校、3所硕士学位授予高校,全省设区市实现本专科高校全覆盖,形成以山西中部城市群为核心的高等教育集聚圈,以及以晋北、晋东南、晋南为基点的高等教育集聚区,“一核引领、三圈联动、省市协同”的人才培养版图基本成型。
持续增加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博士、硕士招生计划分别增长165.3%、25.5%,实施优本扩容计划,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突破百万,累计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140万名毕业生。高校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占比超过55%,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增至150人,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增至42个,百余个产业学院实现全省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领域全覆盖,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成功转化落地。目前高校集聚全省60%以上重点实验室、70%以上国家级领军人才,获得80%以上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承担90%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我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48.73万名教师成为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力量。推动建立与学龄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超99%,普通高校博士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均居中部六省第一。
持续拓宽教师发展通道,中小学中级岗位增加1.8万余个、高级岗位增加3万余个,分别增长11.7%、80%。省级进校园事项从75项大幅压减至10项,教师非教学负担大幅减轻。实施系列强师尊师惠师政策,教师地位待遇不断巩固。52名教师获国家级荣誉,197名特级教师、8000余名省级骨干教师脱颖而出,9名优秀教师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全社会尊师重教之风日益浓厚,全省教师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持续提升。
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我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改革“指挥棒”作用,出台一系列根本性改革举措,为不同禀赋学生搭建成长“立交桥”。“双减”重塑教育生态,“5+2”课后服务全覆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得到强化。持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高考改革平稳落地,今年还优化调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部分事项,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加强“留学山西”品牌建设,教育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出台《山西省学校安全条例》,坚持综合施策,全省教育系统保持安全稳定良好局面。
2025年,我省高考综合改革顺利实现平稳落地的目标,初步构建起教考招衔接顺畅、权责明晰的体制机制,学生选择权得到充分保障,高校选才精准度明显提升,教育公平底线持续筑牢,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构建教考招一体化制度体系,全面落实“3+1+2”选考模式,配套出台学业水平考试、选课走班教学、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高校招生录取等政策文件,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衔接;健全教学适配保障体系,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高中办学条件,通过专项师资培训、跨校教研共同体建设等举措,实现教学模式与改革需求精准适配;打造全流程技术支撑体系,升级迭代招生考试信息管理平台,开发计划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投档录取、志愿填报服务等14个信息系统,为新高考改革平稳落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