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筑牢“数字底座”助力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高静
11月26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有关领导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我省以“实景三维山西”为代表的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相关成就及作用。“十四五”以来,山西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统筹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和数字自然资源建设,致力于搭建山西“数字底座”,取得了显著成绩。
加快传统测绘转型构建数字山西统一时空基底
我省着力推进“实景三维山西”建设,激光雷达、倾斜摄影等测绘技术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完成实景三维省域首轮全覆盖,从“平面图”到“立体模型”,山西拥有了1∶1复刻的“立体家乡”。此外,我省将实景三维建设应用于文物保护利用、古县数字政府建设等,相关案例入选2025年国家级实景三维数据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同时,建成自然资源山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遥感影像实行月度、半年和年度更新。此外,建成基于北斗的山西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具备厘米级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能力。
深度融入自然资源业务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山西革新国土空间治理理念,摒弃过去零散孤立、互不关联的发展模式,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清晰掌控自然资源家底。
立足“一网一库一平台多场景”的“一盘棋”信息融合思路,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三网打通,现状、规划、管理、经济社会数据汇聚整合成“一张图”,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一站式服务,面向群企提供全量数据,不用多头跑、重复核,让治理更高效、服务更暖心。
发挥基础先行作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地理信息服务方面,山西全面升级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图服务日均访问量达1500万次,平台触屏版(移动端)成为辅助决策的“工具书”“千里眼”。牵头建设的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库,作为数字政府六大基础库之一,为各类决策提供权威精准的空间底图和数据核验服务。
面向各行业,山西提供了大量地理信息数据成果,累计达1.3万余GB,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服务超10亿次,为建设项目提供坐标转换服务130多万点位。以太原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净空保护区障碍物排查为例,提供的三维立体地形成果,使排查效率提升3到5倍,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
此外,编纂的黄河流域等4类地图(集)产品,让山西故事“一图读懂”。在突发自然灾害面前,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为抢险救灾提供“现场复制件”,用坐标守护生命安全。
“十四五”期间,山西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不仅在自身领域实现了转型升级,还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