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健康晋城建设成效显著民生保障再升级
本报记者 李茹霞
11月20日,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晋城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赵军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相关负责人就医疗资源配置、“一老一小”健康保障、中医药发展等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一系列实打实的惠民举措与数据,彰显了“健康晋城”建设的坚实步伐与民生温度。
“十四五”以来,晋城市卫生健康工作围绕群众需求精准发力,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2024年底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1.57岁,持续保有国家卫生城市荣誉,成功承办全国健康乡村会议,被全国爱卫办授予山西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显著提升。
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的持续扩容是核心亮点。“十四五”期间,晋城新改建市人民医院、阜外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等5所市级公立医疗机构,成立市中医医院并引入省中医院优质资源,填补了市级中医医院空白。晋城市人民医院新院区2023年投用后成效显著,全省首家配置第五代CT-TOMO等高端设备,新增2个国家级、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推出70余项便民举措,其经验获全省推广。同时,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面提档升级,基层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全省首部《晋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促进条例》落地护航,15分钟医疗健康服务圈基本成型。
医疗服务能力与公共卫生保障实现“双提升”。资源配置上,每千人口床位数从6.13张增至7.04张,执业医师从2.77人增至3.9人,注册护师从2.76人增至4.12人,年提供诊疗服务超千万人次。人才引育方面,2023年以来柔性引进183名全国一流专家,开展诊疗服务3.4万余人次,700余名省市级三甲医院医师驻点帮扶县级医院,累计服务基层群众40万余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领域,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至99元,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82.59%,重点人群签约率92.63%,均超全省平均水平;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相关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分级诊疗改革与民生实事落地,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通过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三改两引一降”举措,二、三级医院次均住院费用较2022年分别下降14.2%、15.9%,形成“日常疾病在基层、一般病在县里、大病在市里”的就医格局。在服务改善上,推广“一加一减一站式”举措,“一次挂号管三天”惠及66.7万余人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节省费用超千万元。民生保障方面,新增婴幼儿托位数100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7个;“百名中医师基层行”服务群众3.3万人次;免费开展妇女“两癌”筛查18.9万余人次。
在“一老一小”健康保障与中医药发展领域,晋城成效同样突出。“一老”方面,建成5家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1092张,65岁以上老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83.65%;“一小”方面,实现公办示范托育机构县县全覆盖,全市托位数达10206个,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90.87%。中医药服务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晋城市中医医院成立后,县级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智慧共享中药房让群众看中医更便捷。
赵军表示,“十五五”时期,晋城市卫健委将继续围绕群众高品质健康需求,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保障水平,不断回应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