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四步棋”推动共青团工作落实落细
本报记者 钟如杰 郭丽菲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共青团临汾市尧都区委聚焦提升“三力一度两保障”工作目标,围绕“六个化”主攻方向,走好“四步棋”,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共青团工作落实落细,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走好选用机制“先手棋”
尧都区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将县域共青团组织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范畴,成立以尧都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下发相关文件,将4条改革事项细化为9个分解目标任务、26个具体落实举措,并逐项确定责任单位和推进时限,统筹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在区级机关层面,配齐团委班子成员;在镇街层面,通过校地共建,实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等活动,选拔50名优秀大学生担任乡镇(街道)兼职团干部;深化“一站两联”机制,181名团代表进驻“联络站”,直接联系团员青年、团支部,推进工作运行扁平化;注重在青年致富带头人、新兴领域、青年志愿者等群体中发现优秀青年,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将优秀青年充实到团的工作骨干队伍中;建立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述职晒实绩”,年终召开述职评议会,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进行通报,并作为年度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将考核结果分别下发至各领域团组织所在党(工)委的主要领导,同时向区委组织部备案。
走好健全组织“长远棋”
团尧都区委紧紧围绕“建设青年身边的共青团”改革目标,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年社会组织等场所,依托“青年之家”云平台,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功能完备、服务有效的“青年之家”品牌项目,活跃青年阵地,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截至目前,团尧都区委共建立“青年之家”31家,实现23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成立志愿服务、创业就业、文艺体育3个类型的青年社会组织,并注重培育新兴领域青年;利用微信建立“团区委-直属团组织-团支部”三级垂直管理群,团组织末端建支部团员群,共建立各类青年社群、服务群、志愿群50个,直接联系青年上万人,间接覆盖青年10万余人;开展网上思政课、红领巾公益课堂、青年创业就业、“返家乡”暑期实践、文明创城志愿服务等各类服务项目和活动50多场,累计报名参与8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团员青年的参与率和贡献度。
走好团员发展“关键棋”
坚持每月一主题,以集中学习、主题团课、交流讨论、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活动,通过丰富、多元、生动的学习内容与形式,增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使主题团(队)日成为引领凝聚青少年的新阵地;严格按照“十步法”和“九个严禁”要求发展团员,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专人负责发展团员材料审核,进一步规范开展新团员入团仪式,不断增强共青团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加强团组织书记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团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组织全区各级少先队组织开展主题队课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5万人次;加强入队仪式教育,开展分批入队等活动100余场次,成功申报6家市级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深入推进各中小学校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
走好服务中心“全盘棋”
注重发挥青年在企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大力发掘培育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创建“青年文明号”,凝聚优秀青年助力经济发展;持续举办返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返乡大学生反哺家乡、助力家乡发展,积极为尧都留才聚才;积极吸纳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尧都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并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整合辖区内志愿服务力量,组建爱心志愿联盟,不断壮大青年志愿服务力量;对尧都区规模以上企业、国有企业团员青年分布情况和团组织建设情况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对于符合建立团组织条件的应建尽建,进一步充实社会领域团的工作骨干队伍;聚焦“两新”组织重点攻坚突破,推动党、团组织联建共建,筹备打造2个“两新”组织党建带团建工作示范点,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
下一步,团尧都区委将持续投入工作力量,学习优秀地区的经验做法,探索共青团组织参与服务中心大局的务实之举和有力之策,在创新工作机制、破解关键难题上下足功夫,为尧都开创“三区三地”建设新局面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