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13日
稷山县泽丰园农场总经理侯鹏华

当好乡村“领头雁”带领群众共致富


    本报记者 李云霞 通讯员 郭新田

  运城市稷山县翟店镇小宁村的侯鹏华,1990年出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返乡创业青年。
  大学毕业后,借着发展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的东风,侯鹏华从大都市回到故乡开始创业。经过几番打拼,他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基础,创建了稷山县泽丰园家庭农场,不仅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猪大户,还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作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2023年1月,侯鹏华成功当选山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满腔热血返乡创业

  2014年,侯鹏华从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被辽宁一家大型企业录用。2017年,正当人人看好他发展前途的时候,受稷山县委县政府“凤还巢”政策的感召和影响,他带着满腔孤勇和乡土热爱毅然决然地返乡创业。“作为大学生,看到家乡发展势头强劲,我相信不一定非得在大城市才能实现梦想,回到家乡同样可以圆梦,在自己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乡亲们致富,也能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追梦路上,侯鹏华信心如磐。
  彼时,村里外出打工人员多、农村土地撂荒严重,侯鹏华结合所学的专业特长,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扶持下,逐步攻克资金筹措、土地流转、手续办理等多个难关,筹集资金160多万元,租赁土地16亩,建起了可容纳120头母猪的现代化养猪场,并从外地购买了20头纯种大白猪、48头二元母猪及1头杜洛克公猪,开启了创业之路。

乘势而上绿色发展

  为满足生猪的饲料供应,侯鹏华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170多亩土地,购置了拖拉机、撒播机、追肥机、自走式打药机,逐步实现了种植机械化。为解决猪粪污染问题,他运用专业知识,在猪圈下面设计了沼气池。“猪粪可以直接流入沼气池内,不但解决了猪舍的卫生问题,还可以利用沼粪作肥料,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又能使饲养的生猪猪肉更加绿色健康,老百姓吃得更加安心,同时还可以降低种植成本,每亩土地可节约成本100到300元。”侯鹏飞介绍说,通过他的努力,农场初步形成了“耕地种粮、产粮喂猪、猪粪下田”的绿色循环模式,探索出一条现代化种养结合的新路子。
  近年来,侯鹏华一手抓农场发展,一手为村民造福。通过提供机械、农资服务,帮助周边村庄的50余户家庭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加强农技指导,带领当地3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农场已形成“年存栏150头母猪+年出栏3500头育肥猪+110亩高效农田+4辆农用机械”的规模,实现了种田科学化、浇水节能化、打药机械化、养殖自动化。2021年11月,侯鹏飞的农场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农村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走‘特、优’农业、绿色发展的道路,是符合市场规律和政策导向的,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侯鹏华的信念更加坚定。

履职尽责助力振兴

  从“创业青年”成长为“致富能手”,再到省人大代表,侯鹏华一步一个脚印,用奋进谱写着无悔的青春华章。
  在稷山县拔尖人才表彰大会上,作为该县第六批拔尖人才,侯鹏华围绕稷山县家庭农场发展实际和个人经营农场的心得体会作了经验交流,并就提升家庭农场发展水平、支持以家庭农场形式参与农民合作社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近年来,各地的家庭农场数量和规模都在持续增长,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主体和生产方式,家庭农场发展势头很好。”侯鹏华还表示,下一步,要强化品牌打造,优化营销模式,打造农产品绿色健康的“金字招牌”,同时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方式,鼓励更多村民参与产业发展,更好地实现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通过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赚,真正做到用知识带富乡亲、用担当反哺家乡。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自侯鹏华返乡创业以来,稷山县相关部门和领导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加大政策扶持,以“提总量、优质量、促规范、强保障”为目标,持续抓好全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引导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青年与乡村实现双向奔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集聚八方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