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奏响改革新乐章
本报记者 陈晓平 郭丽菲
青年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繁峙县委向来重视青年工作,坚持将青年工作同其他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启动之初,此项改革任务便纳入繁峙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事项。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团县委牵头起草的《繁峙县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组,确保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任务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干部来源多样化
改革以来,团繁峙县委积极向各单位争取,通过第三方聘用、公益岗位的方式增加了编外工作力量4名。今年,还通过面向全国高校的繁峙籍大学生聘任兼职团干部和配备农村团建指导员的方式不断扩充团干部队伍,实现社会化选聘、项目化用人,团的工作力量得到显著增强。
按照“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等传统领域团的组织覆盖,有效巩固团组织基础;打造县级团代表联络站,全县11个乡镇全部建立“青年之家”,并常态化开展活动,基层团组织活力显著增强。
引领动员网络化
由县级团委成立青年服务总队,11个乡镇团委成立青年服务分队,重点村(社区)成立青年服务小队。同时,建立共青团微信塔群,多级联动,切实提升团组织的互动性和组织动员效能。
今年8月3日至4日,团繁峙县委联合繁峙县乡村e镇举办了大学生返乡季——电商助跑计划之“青春助农”主题培训班,阿里巴巴数字乡村培训中心专家讲师李仲财将理论授课与实操教学相结合进行了培训,共90余名青年参加。培训后评选出10名优秀学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此次培训,是落实“双争双兴”,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重要举措,通过培训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农村电商人才队伍,提升了电商经营人员的操作实践能力,让更多人通过电商渠道增收致富。
擦亮“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品牌,2022年、2023年寒暑假,为繁峙县多家单位输送300余名返乡大学生,充实了各单位工作力量。同时,动员“返家乡”大学生向社区报到,投身村(社区)工作,参与基层治理,切实缓解了社区人员的工作压力;常态化联合县心理教育咨询协会,开展心理辅导进校园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假期夏令营暨“红领巾研学行”、“暑期托管班”等系列活动,有效服务青少年。
生存资源社会化
用好共青团内生资源,扎实开展“圆梦行动”“幻方计划”等爱心助学活动。2022年,向上级部门申请“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为174名困境家庭学生申请到每人1000元助学金。2023年,又为210名困境家庭学生申请到每人1000元助学金。
依托党政资源,2023年为各乡镇落实青年工作经费2万元;争取社会资源,动员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等爱心人士关心关爱困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开展各类关心关爱活动。
运行机制扁平化
加强团县委机关党的建设。团县委班子牢牢把握共青团的政治属性,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开展学习和党内政治生活锻炼,聚焦主责主业,自觉把赢得青年人心、抓住青年人群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尺,着力使工作成效转化为政治效果,凸显共青团工作的政治价值。
从严管好团干部队伍。团县委班子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厘清业务流程,减少上传下达步骤,切实破除“机关化”作风和“行政化”依赖,直面基层青年,拉近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距离。
团繁峙县委书记陈杨表示,将进一步聚焦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目标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勇于自我革命,以破除“机关化”作风和“行政化”依赖为主要任务,以干部来源多元化、组织方式多样化、引领动员网络化、工作内容项目化、生存资源社会化、运行机制扁平化为主攻方向,着力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