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实招求实效奋力跑出改革“加速度”
本报记者 李云霞 郭丽菲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共青团运城市永济市委始终以“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怎么方便联系青年,就怎么建组织”为改革导向,以“三扩三化”为主要抓手,抓重点、解难点、促亮点,有效化解了一些制约因素和制约共青团组织发展的问题,不断推进永济共青团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固本培元 实现组织形态多样化
党政重视,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巡察考核,夯实“基本盘”。改革之初,团永济市委第一时间向永济市委主要领导汇报改革试点工作,市委书记担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常委会专题会议研究改革,同时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市委巡察工作清单,通过专项督查、实地巡察,解决基层党建带团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抓实党政企事业单位团组织基本盘,引领扩大社会领域尤其是“两新”领域团组织覆盖面,有力保障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党团一体化,发挥党建带团建优势,扩大“朋友圈”。积极对接永济市非公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孵化器”作用,走访摸排,掌握市域内非公企业情况、青年数量、团员数量,推动非公团组织“应有尽有,应建尽建”。同时,注重向“两新”领域延伸,全力推进新兴领域团建工作,按照“五个一”程序规范建团,新增快递行业团工委、金融行业团工委、教育团工委,有效凝聚了全市企业中青年团员、青年员工等群体,加强了工作的有效覆盖面,激活了企业生产的“青春因子”。
社会化动员,发挥团属青年社团作用,搭建“连心桥”。团永济市委发布社团组织招募令,联系、服务、整合各类青年社会公益团体组织,引导各类青年社团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目前,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青年社团26个。
固本强基 实现骨干来源多元化
“增”加挂兼职团干部,拓宽团干部来源渠道。2021年11月,永济市完成市、镇、村三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10个镇(街道)、217个村(社区)团干部配备完毕。同时,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青年优秀典型中选配兼职副书记、少工委兼职副主任各1名;从优秀团干部、青年代表及农村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挂职副书记2名、少工委挂职副主任1名。
“增”配编外青年团干部,充实团的工作力量。结合省校合作,联合市人社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青少年事务社工,团的工作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
“增”育基层工作骨干,深化“青春兴晋”。选育48名2023年度“返家乡”优秀大学生在镇(街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中担任兼职副书记,兼职大学生在外担任永济宣介员,参与团组织日常工作,假期返乡向团组织报到,主动参与日常工作安排,认真组织开展团建工作,用心擦亮“青”字招牌,不断提升团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增”选志愿服务骨干,拓展团的辐射面。依托永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深入推进永济优秀青年志愿者选育计划,鼓励社会组织进驻社区,进一步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在服务中打造品牌。通过常态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注重将“服务对象”有效转为志愿服务的的骨干力量。
创新方式 实现资源统筹社会化
聚焦创新团组织活动内容,吸引社会化资源。结合少先队社会化行动,依托打造“永济市少先队实践教育地图”契机,有效整合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等政府资源和雨露农场、尧王台等社会资源,建成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6处,面向全市青少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聚焦创新团组织服务能力,盘活社会化资源。积极对接市直部门,服务项目多点开花。与永济市邮政公司联合开展首届“行囊记忆”走进大学生活暨大学新生第一课讲座;与永济心理辅导中心联合,邀请北大在校生和永济优秀心理咨询师分享学习和生活计划,疏解紧张情绪,助力永济籍135名大学新生学有所成;对接永济市鹳雀楼旅游集团、普救寺景区,开展永济市“古韵蒲坂 绽放青春”汉服主题联谊交友活动,为全市各行各业100余名青年搭建共叙新声、寻觅爱情的平台;联合永济市人社局举办“创青春”创业大赛,累计服务优秀创业单位70余家,为永济优秀青年创业提供展示平台,社会资源不断扩充,团组织影响力直线上升。
聚焦创新项目品牌,创造社会化资源。通过“希望工程”广泛整合团内外资源,每年为永济市困难大学新生提供助学金,目前资助困难大学生已超百人;积极探索青年志愿服务公共品牌——永青有爱。
团属社团以青年为力量,又以服务青年为对象,进一步激发了青春有爱、青年有为的社会氛围,创造了资源,唱响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