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19日
共青团长治市上党区委

让团组织“强”起来使团员青年“聚”起来


    本报记者 刘琴 郭丽菲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共青团长治市上党区委牢牢把握团中央关于共青团改革的总要求和团省委、团市委的具体安排部署,对照任务分解,围绕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重点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可落地、能见效的9项改革举措22条具体措施,同时积极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先后配套出台改革相关文件8个,把共青团工作推深做实,让团组织真正“强”起来,使团员青年真正“聚”起来,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党建引领指明改革航向

  改革启动以来,上党区委研究并通过了《长治市上党区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实施方案》,以上党区委名义印发《长治市上党区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清单,成立了由上党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委组织部部长、区委办公室主任、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区直有关单位和乡镇街道党委具体抓落实”的改革架构。同时,高规格高标准明确改革清单,对于重大突破改革项明确完成时限。
  团上党区委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整合资源,全方位建章立制,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配合、团青主责、社会参与”的改革工作格局。

选用干部实现新突破

  充实区级团委的工作力量,完成一正两副、两挂三兼的班子结构。通过改革,区级团委实现了班子成员由“2”到“8”的突破。同时,加强团教协作,实现了一般干部由“2”到“7”的突破。
  通过公开招募、组织推荐等形式,选优配齐各级团组织班子队伍。目前,团区委已选聘25名上党籍在校大学生兼任该区各团(工)委副书记,17名大学生村干部担任村团支部书记,14名社区工作者担任社区团支部副书记,全面增加基层团组织工作力量;制定出台考评方案,建立了党政、团内、青年、社会“四位一体”的团干部述职考评机制,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强化团干部制度管理,制定出台《长治市上党区基层团组织兼职副书记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考核细则,确保全区基层团组织兼职副书记教育管理工作抓在手中、落在基层、严在日常。

丰富拓展基层组织形态

  大力巩固团的基层组织基本盘,依托党组织架构优化完善团组织架构,成立了区直团工委、教育团工委、卫体系统团工委、国资团工委和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团工委,全面提升团组织覆盖度,配强团的工作力量;设置1个团代表联络站、15个团代表联络点,联络团代表188名,形成横向覆盖各个领域、纵向联通各个层级、普遍联系团员青年的格局体系;严格按照“五有”标准,优化建设“青年之家”15个,持续落实“青年之家”提升计划,增强阵地的功能性和共享性,着力打造“青年之家+团代表联络点+青年志愿队+青年突击队”的多功能融合性青年活动运营模式。

广筹资源巧找帮手

  “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实现项目化运作,每年至少200名上党籍在校大学生在全区企事业单位实习锻炼、在乡村进行调研;形成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向社会筹资源、从青年中找帮手,全区“达者兼济天下”的氛围和土壤得到了培育;整合团属公益资源,团区委积极对接青基会、希望工程救助基金、圆梦微心愿项目等,联合区内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等,聚焦青少年“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困境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持续发力巩固改革成效

  按照“青年在哪里,团的组织就建在哪里”的原则,团上党区委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基层团组织规范调整、建制完善,进一步巩固了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的群团工作路线方针,重大事项及时向区委分管领导请示报告,确保了团的工作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巩固基本盘,依托党组织架构优化完善团组织架构,2023年新成立了区直团工委、教育团工委、卫体系统团工委、国资团工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工委五个团工委,实现了上党区各领域各行业团组织全覆盖。
  完善为党育人工作机制,以党建带团建为依托,严格落实团员青年“推优入党”制度,切实发挥团组织审核把关作用,不断提升团员中经过团组织“推优”成为党员的比例,切实推动完善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