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20日
共青团大同市云冈区委

“四个聚焦”齐发力推动改革见实效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郭丽菲

  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服务联系青年的“关键钥匙”,是深化共青团改革的重要内容。共青团大同市云冈区委坚持按照团省委、团市委改革文件要求,不断挖掘基层团组织潜力、释放基层团组织活力,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聚焦党建引领团建赋能

  改革之初,大同市云冈区就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经主动汇报、争取支持,建立了区委常委会听取、研究共青团(改革)工作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云冈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共青团工作3次,团区委向区委、区政府请示报告工作6次。同时,完善考评机制,召开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大会,通过现场及书面述职相结合的形式,将团支部书记的工作履职情况和满意程度作为考核重要依据。2022年度基层团(工)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总体评价为“好”等次8名,“较好”等次19名。

聚焦基层团组织有效覆盖

  挖“存量”、提“质量”、扩“增量”,全力扩大团组织覆盖范围。团云冈区委全面打造“1+2+27+N”模式,即“团区委+教育团工委、区直机关团工委+镇、街道团(工)委+N”的组织模式;扎实做好“智慧团建”工作,全区27个乡镇(街道)均已建立团组织;需求导向建组织,持续增加社会领域团组织数量,2023年新增27个社会领域团组织;不断扩大县域内规模以上企业建团率,新建13个非公团组织,符合建团条件的企业建团率达90%;注重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团组织,2023年新建6个社会团体团支部,增幅25%;创新格局扩阵地,加大“青年之家”建设力度,按照有阵地、有项目、有队伍、有机制、有标识“五有”标准,把“青年之家”作为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综合性平台,发挥联系凝聚青年的纽带作用,着力打造承载共青团工作和服务青年心驰神往的 “综合港湾”,在全区27个乡镇(街道)实现了“青年之家”全覆盖。

聚焦团干部能力素质提升

  扩展工作力量,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专兼挂班子配备,优化班子结构,以“1+2+2”模式配齐配强团区委专兼挂团干部;选优配强乡镇(街道)工作力量,由1名优秀年轻在编干部担任专职副书记,推选35周岁以下两委班子成员或大学生专职村干部任职或从事团的相关工作;严把入团关口,按照“十步骤三公示六必须”的发展流程,确保入团程序完备、公平;提高团员发展质量,2023年推优入团人数达107人,推优入团率100%;优化选育机制,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契机,通过主题党课、主题团课、线上座谈、“青年大学习”等形式,组织全区426个团支部深入开展学习教育,覆盖团员7000余名。

聚焦基层团组织焕发活力

  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践行青春担当。团云冈区委积极号召全区广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行动起来,协助27个乡镇(街道)246个村(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创城宣传、垃圾清理、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工作;组织青年突击队下沉到社区、小区一线,服务时间超万小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青年的职责和使命。
  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中展现青春作为。团云冈区委聚焦“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主线,精准发力、主动作为,组织基层团干部开展“喜迎二十大,乡村振兴青年行”实践活动,带领青年大学生参观村史馆、蔬菜大棚等,引导青年大学生成为推动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举办青年技能提升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全区有志青年110余人,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在创新基层治理中汇聚青春力量。依托常态化开展 “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暑期实践活动,2022年,向全区征集实践岗位50多个,通过面试、岗前培训共录取132名大学生参与基层实践;依托大学生团员到社区报到系统,共有21个乡镇(街道)和183名本地籍大学生完成报到对接,部分学生被街道吸纳为新的工作力量,全面参与党建、计生、社会化管理服务等多项工作,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团云冈区委书记刘景远表示,下一步,团云冈区委将以一往无前的姿态、一抓到底的状态、一以贯之的常态,紧紧围绕大同市委“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和云冈区委“1361”整体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为云冈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