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26日

晋电铁军入川再铸电网辉煌


    本报记者 王文丽 通讯员 吴凡姝

  10月1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的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甘孜-天府南1000千伏线路工程(14标段)的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处自检消缺完成,标志着该标段顺利完成跨越攀西电网两条500千伏同塔双回线路的重要施工任务。
  由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14标段,全长23.828千米,新建铁塔57基。该标段跨越生态敏感区和地质灾害敏感区,现场地形复杂,交通运输困难,高电压等级线路跨越繁多。为确保现场安全管控“万无一失”,项目部将精益管理理念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建立高效建造体系,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缆车式配送,让塔材运输更环保

  14标段途经的雅安市天全县,是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上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县,它不仅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保护、最小限度破坏、最强力度恢复”的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是项目部考虑的主要问题。根据设计方案显示,本标段每基铁塔约200吨,最重一基铁塔重量达到608吨,而在前期踏勘过程中,项目部发现沿线山峦重叠,岭谷交错、植被茂密,不仅物料运输困难,并且使用机械化施工也颇为费力。因此,从安全文明施工、施工工艺流程、物资设备供应等方面综合考虑后,项目部决定在全线共计架设36条2t级货运索道,用于工程所有材料的运输。
  项目经理刘杰表示:“我们还采用仪器测量确定索道路径占地范围,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让电网运输实现‘轻装上阵’。”

全时段保护,让基础作业更安全

  14标各施工点海拔在680-1660米,且线路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在此建设的铁塔要想经受住各类自然灾害,就必须挖十几米深的基坑将它的“根”扎下去。为了使“根”扎得稳,项目部采用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和小型风镐等机械来降低施工风险。
  目前使用的最新型深基坑一体化装置集电动提料、实时气体检测、智能送风、自动声光报警、应急救援、差速器挂点、软梯挂点、照明电源等多个实用功能为一体,其实时气体检测装置和智能送风、自动声光报警可24小时实时监测,当坑内氧气含量不足时,气体检测装置自动识别,声光报警系统即时启动,同时送风系统迅速送风,保证坑内氧气含量正常。
  项目总工季鑫介绍道:“每日开挖前,我们会利用PG610系列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检测井内有无毒害气体和缺氧现象,并采取轮换作业的方式,严防风险发生。”

配送式组塔,让铁塔组立更高效

  10月的雅安,仍然被雨水所笼罩。天色刚亮,组塔一班的施工人员已经冒雨出发,向本次施工的4L069现场走去。4L069铁塔全高185米,整体塔材重达460吨,是当前四川境内最高输电铁塔,此基铁塔的组立情况,将决定14标停电跨越500千伏大姜一、二线的任务能否按时完成。
  受地形的影响,4L069仅有30平方米的施工场地,且各腿落差约18米,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选用双平臂抱杆方式进行组塔,这种设备起重系统和吊装系统均由机械控制,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除了组塔方式受地形制约,塔材组装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塔材卸料点一般在角度大于60-70度的坡体上,而4L069的空余场地不仅位置狭小,坡度也无法满足塔材放置的需求。为此,项目部多次开会研究,最终决定参考“外卖配送”的方式,采用夜间由材料站分料组片、白天由现场吊装成品的工作流程进行组塔,确保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圆满完成。
  目前,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甘孜-天府南1000千伏线路工程(14标段)已完成里程碑计划的33%。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为中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工程投运后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届时,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将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有效承接来自西北、西藏等地的电能,大幅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整体电力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