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26日

异地搬迁村“缝纫机合作社”让村民在家门口圆“就业梦”


    本报记者 贺美晓

  10月25日,记者从朔州市山阴县了解到,该县马营乡河阳新村不断创新搬迁户帮扶模式,以“致富车间”为载体,通过开办缝纫机合作社,让搬迁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当日,在马营乡河阳新村的缝纫机合作社的“成品展示区”,记者看到,一摞摞的箱包成品已经打包准备发货。操作间内,刚参加完新一批缝纫机操作加工培训的学员们已经加入赶制订单的“大队伍”中。这些学员全部来自该村的“搬迁户”,她们在家门口就能通过缝纫机制作挣到工资,圆了“上班梦”。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山阴县马营乡河阳新村成立了缝纫机合作社,主要生产代加工箱包和缝纫制品,可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目前,该村每月可生产加工成品超过6000件,订单旺盛的时候每名工人每月可收入3000元左右。去年,该合作社营业额达15万元,由以往“输血式”帮扶转变成了“造血式”帮扶。
  下一步,山阴县马营乡河阳新村将进一步做好移民搬迁后的 “后半篇”文章,围绕搬迁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目标,该村缝纫机合作社将开辟另一条生产线,为搬迁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