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画没见过的东西”齐白石是怎么画龙的?
某日,齐白石吃完早饭,起身走到跨车胡同的院子里踱步。大门被敲响。看门人忙问来者是谁,原来是琉璃厂南纸铺的伙计,他来取已完成的作品,同时送来新的订单。
齐白石进了屋,先打开店伙计递上来的信封,取出一张单子,展开,扫视一遍,忽然皱起眉头,抬头问伙计:“这一单要求画龙和蛇各一幅。但这龙,我可是不画的哟。我不画没见过的东西。”
伙计央说:“这次是关先生订的。”
“哦。”齐白石应了一声,显然记得这位关先生。此人名叫关蔚山,可以说是齐白石的铁粉,几年来,他的订单不断。“既然是老主顾,那我就破一次例,画一张吧。”伙计走后,齐白石马上吩咐三儿子齐子如(名良琨)按关蔚山要求的尺寸裁纸,他则躺到了旧藤椅里,右手指伸到嘴唇边,用牙咬着,左手攥着右手腕,冥思苦想。
他忽然欠起身,对子如说:“你把悲鸿先生几年前送我的那本画册找来。”1935年2月春节期间,徐悲鸿来北平,齐白石特地设家宴招待他。徐悲鸿捧出一本日本出版的画册,作为礼物送给白石老人。
很快,画册摊在了老人的大画案上。他急切地打开翻看,不久便停在了其中一页。子如凑上前一瞧,是一幅画龙的长卷。齐白石伸手摸了摸画上的龙,问儿子:“你知道南宋的陈所翁吗?”子如摇摇头。
老父亲笑了:“他可是画龙的祖师爷,可惜留下的画太少。悲鸿先生送我的这本画册里就有他的 《六龙图》,日本人印的。这么好的龙,竟不知何时被日本人搞走了。”
老人叹了口气,又指着画册,对子如说:“你看这云雾缭绕的,画得多有气氛,真不知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天才呐!祖师爷已定下了画龙的规矩,我可得照着办,所翁必有他的道理。你看这些龙,都得藏着,一露出全身,就失神了。”齐白石说完,手又按在了裁好的宣纸上,凝神不语。隔了半晌,他吩咐子如:“这次要多磨墨,墨要多,我要画满全纸的。”
子如打开父亲常用的大砚台盖,挑了一块已用过的墨碇,舀上三勺水,开始认真地磨起来。一圈又一圈,他磨得十分均匀。“好了,这下子够了。”齐白石示意子如停手,站到案子对面,准备给他抻纸。
齐白石在一排毛笔当中,选了一支大号的,快速舔了一下水盂,随即侧倒笔锋,在砚上滚了一圈,又捏着笔杆,迅疾掠过水盂的水面,开始在纸上画起一团团的墨圈。水迅速在生宣上渗开,一重又一重,形成了丰富的水墨肌理,如绵密的云雾一般。
齐白石又换了一支细长的羊毫,开始在右上方画龙头。这条墨龙从雾层中探出头,吐出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龙的神情颇为有趣:它瞪着眼,似乎有些疑虑,又好像是在担心,自己的行为会打扰人间的正常生活。
齐子如看乐了,笑着说:“还是第一次见您画龙,真是活灵活现。”齐白石也很满意,他用手按了按画册,说道:“幸有所翁教我,不愧是画龙的祖师爷。不过,我画的是我的龙。”
说回到开头提到的关蔚山。关蔚山是老北京人,非常喜爱齐白石的画。他一开始是到琉璃厂购买齐白石委托画店代销的作品,后来发展到下订单请老画家为自己选定的题材创作。但主客双方从未见过面。
有一天,关蔚山的订单被齐白石婉拒了。原来是他请齐白石画十二生肖,可齐老爷子一口回绝。齐白石说其中的龙是虚构之物,他从不画没看到过的东西。可是关蔚山实在是喜欢十二生肖这个传统题材,对齐白石会在画纸上怎样表现这十二个动物充满了好奇心。既然直接下订单不成,只好智取:关先生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每年向画店订购两三张十二生肖里的动物,准备分四年时间实现他的心愿。
齐白石每周接到的订单不少,没有注意到自己前一年画的鸡、狗、兔与后一年画的牛、马、羊是一个客户订购的,更不会想到这些动物彼此有关联。最终,关先生集成了这一整套十二生肖。
从1940年第一张 《如此千里》(马)到1944年最后一张《桃猴》,不枉关蔚山一片苦心。他将十二件作品装裱好后,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登门拜访齐白石——向老画家展示一下自己巧施妙计的成果,并请他给这套作品题个名。
1945年的一天,关蔚山敲开了跨车胡同的齐家大门,说明来意后,被直接请到了白石老人的画室。齐白石望着在墙上临时挂好的十二幅生肖,感慨不已。他感动于关蔚山对自己艺术的挚爱之心,欣然提笔,不但题写了画名,还记录下这段真实的故事:
“蔚山先生既藏予画多,又欲索画十二属,予以有未曾见者,龙不能画,遂却之。先生令厂肆一年之中索去二三纸,用心四年,始集成。先生今已为予友也,出画属题四字,予始得知心苦。八十五岁白石,乙酉。”
据《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