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林下经济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郭丽菲
今年以来,长治市壶关县作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县,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盘活林地资源、深化林权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了“三地一区”目标定位,依托5000亩特色种养殖基地、10个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创新运行机制,释放改革红利。近日,在省林业和草原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长治市壶关县林业局局长宋波介绍了当地的一些经验做法。
因地制宜突出林业特色。结合全县林业资源优势和特色,顺应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确定林产品采摘、中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类型,全县在5万亩退耕还林地中有序种植中药材,如晋庄镇北庄村林下种植党参、黄芩、桔梗,在龙泉镇石堡寨等村发展连翘11万亩,既盘活资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多元发展激发产业动能。采取 “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林下畜、禽养殖,实现单一林业向复合林业转变,在黄山乡沙窟村发展林下综合养殖,在树掌镇后沟村发展野猪与黑猪杂交养殖项目,共利用林地500余亩,养殖规模达1000余头,直接经济收入200余万元。在东井岭乡进行林下灵芝试种和林下木耳、菌种培育,种植面积1000亩,预计产值1000万元。
综合开发提高林农收入。结合全域旅游,将防火道路建设与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统筹推进,打造四道合一的林区道路,推进林区产业发展,全县已建成十多处富有太行特色的森林旅游景点、森林乡村,在十里岭、高山寨建设森林旅游基地,打造森林人家、太行人家,生态旅游已成为促进山区林农增收的新业态、新引擎。
抓住机遇发展特色养殖。抓住 “京长对口合作”契机,将林蜂养殖确定为2024年县级重点项目,组织人员到北京市密云区参观学习,编制实施方案,出台奖补政策,在全县10个乡镇建成15个标准化蜂场,引进种蜂5500群,预计年内可增加农民收入1000余万元,不断铺就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科技引领助力产业升级。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定期组织林农培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监测和分析,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将科技全方位融入基地、农户、企业和市场,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