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6月17日

中医药院校青年精神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山西中医药大学 马敏


  摘要:担当新时代共青团使命,聚焦为党育人政治责任。中医药高校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专业优势,打通育人渠道,延展特色路径,紧抓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把中医药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实效转化为共青团育人实绩。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素养;中医药;共青团
  抓好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政治要求。中医药高校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全覆盖深入一线,全方位立德树人,通过铸牢理想信念,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心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思政实践品牌,培养具有“时代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一、立足“三个目标”,抓好青年精神素养提升的内在要求
  提升青年精神素养,是根据青年个性、兴趣,立足思政育人体系,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理论提升、综合素质、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医药院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与学生需求,联动高校、教师与青年,让三者全部成为这一目标实现的推动力,引导推动中医药青年学子以 “坚定奋进初心”“培育医者仁心”“凝聚青春同心”为三个核心目标,全方位提升青年的精神素养。
  (一)是提升青年精神素养培养策略的要求
  坚持党管青年,高位推动工作实现新发展,中医药院校应切实将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贯穿党管青年工作始终,制定明确的培养策略。如何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以“传统+创新”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健全 “团委—支部—青年”联动链条稳步推进传统 “理论学习”机制;如何开展特色活动,借助团属公众号、基层团组织公众号设置学习专栏,引导青年坚定初心,涵养情怀,凝聚合力,是新时代提升青年精神素养培养策略的内在要求。
  (二)是健全青年精神素养指导机制的要求
  坚持统筹谋划推进,中医药院校应把各阶段重点工作任务细化为实际举措、实化为具体行动。在制度层面,中医药院校应将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团组织考核内容,健全完善保障机制,鼓励各部门集中力量,同步助推;面向思政工作者,团学工作者应开展集中培训,持续深化青年学生实践品牌活动建设,做好“规定动作”,拓展“自选动作”,不断推进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走深走实,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健全青年精神素养指导机制的要求。
  二、聚焦“三个问题”,面对青年精神素养提升的现实挑战
  抓好青年精神素养提升要发挥好青年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优势,更应应对好青年精神生活中的现实挑战。围绕“同先辈比,我们身上少了什么”“同先辈比,我们身上多了什么”“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期望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比,我们还需要充实什么”三个问题进行研究,在与先辈思想 “连线”中找出差距,坚定信念,在与青年朝夕相伴的过程中,考量其对于 “三个问题”的认知,丰富“三个问题”的答案,这对解决下面这些青年精神素养提升的现实挑战有重要意义。当下青年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日益多元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的新想法。如何把青年心理的“活跃性”转化为青年工作的“发力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三个问题”的答案,是青年工作中需要反复思考、推演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知行难合一导致情怀缺失的挑战
  在以“三个问题”为讨论原点,持续推进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走深走实的过程中,调查发现,多数青年认同奉献精神、担当精神、大局意识,表示想干事、肯奋斗、能吃苦,但无法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青年们如何解决知行难合一导致的情怀缺失、如何将内心的追求与外在的行动相结合,成为当代青年亟待突破的障碍。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难题,不能自觉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势必无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缺乏长效化机制导致进步障碍的挑战
  在中医药院校育人工作中,普遍面临系统化和持续优化策略的缺失,导致育人成果难以持久深化。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的教材与平台资源有限,缺乏多样性和深度,未能全面满足学生需求。因此,应着力优化精神素养提升路径,推动育人工作提质增效。同时,也应拓宽理论学习教材与平台,确保资源多样性与深度,引导学生对标榜样、自我反思,于学思践悟中解答“三个问题”,书写成长新篇章。
  三、紧扣“三项举措”,推进青年精神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径
  (一)精准培养:搭建发展平台,提升青年专业能力
  中医学子的发展关系到中医药发展的传承创新。青年精神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自身扎实的专业技能,应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激励中医药青年始终坚守医者初心,精炼医技医德,贡献青春力量。
  高校应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依托专业类社团组织,通过多领域组织相关志愿服务,拓宽志愿服务渠道,搭建专业课堂平台。积极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青年学生就中医药专业技能开展交流学习,同步拓展线上讲座;借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等专业类活动,常态化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第三课堂构建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应积极开展各项讲座、报告、主题观影等,多途径深入学习先辈创业史、奋斗史,传承敬业精神、奉献精神;鼓励青年主动学,让青年把学习和个人岗位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切实的行动。
  (二)实践育人:增强基层定力,激励青年担当作为
  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需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以解决基层、乡村社会问题为导向,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国家发展需求对接。中医药院校应培养适应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中医药院校在实践中应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党团组织政治核心、青年人主动作用,通过党团支部组织深化 “青年大学习”,依托 “三下乡”“返家乡”“寻访基层好医生”等实践平台,借由讲座、报告会等多种途径学习先辈奋斗史,传承敬业、奉献精神。同时也应积极服务学校工作全局,通过引导和鼓励团员青年在投入校园活动、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了解国情民情、练就过硬本领、涵养济世品格,在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中接受社会教育,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相连,增强中医药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绽放绚丽之花。
  (三)创新提质:延展育人路径,创新青年培养体系
  搭建好育人途径,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中医药院校应提升中医药青年的素养,亟须完善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注重探索针对教学型、科研型、临床型、复合型人才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创新育人路径,扩大服务对象,增强校校协同、校地协同育人实效,建立中医药特色服务品牌。应通过多方联动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以学生志愿者为主导,建立中医药特色服务品牌,把青年志愿品牌由校园内延伸至校园外,搭建 “触手可及”的实践平台。同时应聚才引智揽人才,注重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通传统学科的边界,同其他国家开展交流活动,将自身优势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增强中医文化的海外竞争力。
  踔厉奋发练本领,勇立潮头为人先。中医药高校应持续深化实践育人路径研究,积极探索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的现实成果,以高校青年工作为原点,构建具有“时代特色”“中医特色”“青年特色”的青年培养路径,真正把团员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落实在精神素养提升上,引领广大青年以高远理想和实际行动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2023年度山西省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青少年精神素养培育研究》,课题编号:JT2023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