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6月21日

离骚的“骚”到底是什么意思


  楚辞所有篇章里出场率最高的,不必说肯定永远是《离骚》。从汉代至今两千多年,无数学者提出了自己对“骚”的见解。
  司马迁是最早解释离骚一词的学者,《史记·屈原列传》称:“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认为“骚”就是“忧伤、忧愁”之意,但没有说为什么,也没提“离”是什么意思。东汉史学家班固则进一步解释:“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认为离是“遭逢”的意思,离骚就是遭逢忧伤。东汉文学家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离,别也。骚,愁也”,如此“离骚”就成了“别愁”。近代楚辞专家游国恩则认为,离骚是“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则离骚大概属于曲牌一类,没有什么明确含义。
  这众多的假说里,曲牌说被训诂学否定,“别愁”说与原诗文意不合。“遭忧”说是其中比较说得通的一个,而且司马迁的时代离屈原不过百余年,因此也多被今人引用。
  直到20世纪60年代,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战国墓,出土了一批楚简,其中有占卜墓主人是否生病的内容,用词为“大”。这里的是一个字,写作上又下虫,现代学者将其隶定为“蚤”字。
  到了1993年,湖北荆门又发现一座珍贵楚墓,其中出土了著名的“郭店楚简”,内容甚至包括迄今为止最早版本的《道德经》,一举否定了“疑古派”认为 《道德经》系汉代人伪造的假说——而郭店楚简中除了道家典籍,更多的是儒家典籍,有一篇整理者定名为《尊德义》的,其中第28简也出现了字:德之流,速乎置而传命。
  只看上下文,很难确定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好在传世典籍中正好有可以对照的文句,《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由于有文献对读,基本能确定这个字,读音应该与“邮”相通。学者们因此认为,该字是以“又”为声符的形声字,和作为会意字的 “蚤”显然不同——蚤字上面的“叉”,其实是一个手,表示以手抓虫。其名词形式就是蚤,动词形式便是“搔”。
  在战国楚文字里,有一个以“又”为声旁,可表示“邮”或“尤”的字。但这应该是楚国独有的写法,秦国不存在这个字,长得最像的是“蚤”字。秦国灭楚后大肆焚书,战国楚辞作品一度中断流传。直到西汉初年,才又通过各种搜集发掘重见于世。汉初人整理楚辞,一定会将楚文字转写为当时通行的秦汉隶书。可以想见,在这个过程中,假如《离骚》的“骚”字原本是写作,汉人根据自己的用字习惯,很容易将其误认为“蚤”字。而“离蚤”又完全读不通,于是又加了一个偏旁,就被抄成了《离骚》——因此“离骚”的本义,应该与“离尤”相同,即“遭到责怪”。
  据《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