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及干预策略
●山西传媒学院 李冬萍 贾燕璐 贺文艳
(上接10版)
2.地域差异与就业市场状况。在就业地域方面,00后大学生的求职地域倾向呈现多元化。“新一线城市”成为了00后大学生择业城市的首选。其中,68.2%的学生希望去“新一线城市”就业,40.7%的学生希望回到生源地发展。
3.家庭影响与择业观。仅有31.5%的大学生就业选择时会将父母的意愿作为考量因素。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家庭中拥有 “话语权”的成员之一,自我选择就业去向成为主流。
三、00后大学生就业心态干预策略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为此,应加强对0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培养,引导他们端正就业心态,增强就业信心。
(一)学生个体就业能力提升
00后大学生需提升个体就业能力,以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一是增强求职技能。在校期间大学生往往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求职技能的培养。因此需要提升面试、社交、实践等技能,让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位置。二是重视实习经历。大学生通过实习可以逐步确认未来的职业选择与职业路径,为之后顺利转换为职场人做好准备。三是端正就业心态。在求职过程中,面试结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大学生端正就业心态。建议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人物访谈,了解毕业学长学姐的就业方向及薪酬等情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之后的高质量就业做好准备。
(二)家庭注重就业教育引导
在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整方面,良好的家风引导必不可少。一是加强情感关怀。00后大学生家长可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对子女的情感关怀,如定期谈心谈话,搭建好沟通的桥梁,给与足够的关注与关怀,帮助其缓解就业焦虑情绪。二是提供就业支持。家长可以提前了解子女的就业意愿、面试技巧,甚至可以总结经验、探讨不足,还可以在子女求职阶段提供支持,如搜集相关招聘信息、行业相关资料等,增强子女就业自信心与抗压力。三是进行正向引导。家长可以借助家庭成员作为榜样示范,引导子女明晰就业认知,正确定位自己,纾解“缓就业”“慢就业”“有业不就”的心态。
(三)高校创新就业指导机制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高校可以通过创新就业指导机制,帮助00后大学生做好就业心理调适,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加强对学生就业观的教育引导。
1.多维度提升就业服务质量。高校可以从大一到大四针对学生需求开设职业探索、求职简历、就业心理调适、面试技巧等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服务,如在大一年级引导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培养就业意识;大二年级模拟就业环境,深入帮助学生探索未来的职业兴趣;组织开展以课程、就业嘉年华、就业提升月等活动,实现就业服务贯穿教育全过程。
2.多层面形成就业指导合力。建议高校从制度建设、组织保障、全面部署、贯彻执行等多层面发力。如出台专门的就业指导制度、健全相关机制;强化就业保障,保证经费充足、工作人员配置科学合理;打造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专门负责生涯指导、就业观引导等工作,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全员指导就业服务就业的作用。
3.多元化构建就业实训平台。如与企业共建学生实践基地,与人才市场建立联络关系,常态化开展访企拓岗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大学阶段沉浸体验工作环境,提前了解工作全貌,逐步掌握与应对就业过程中随时发生的突发状况,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欠缺的职业技能作出思考,进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社会优化青年就业环境
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能够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就业工作。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如出台支持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产地支持、技能培训等。二是畅通就业渠道,努力搭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平台,尤其是与所在区域企业进行精准化对接,畅通学生应聘与用人单位招聘渠道,为区域注入发展活力。三是规范用人市场,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在招聘中消除地域、性别等偏见,为00后大学生提供良好就业环境。四是做好就业保障,政府对虚假招聘等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对招聘市场进行规范引导,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持续优化就业环境。
综上所述,00后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这一群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与良好的就业心态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且不能松懈的工程。在教育强国背景下,社会、高校、家庭、学生应齐心形成合力,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指引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2023年度山西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T2023E58)
参考文献:
[1]周闰年,牛小侠.“0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问题分析与价值引领 [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36(03):34-36.
[2]于永达.“00后”大学生就业心态与职业发展对策[J].人民论坛,2023(16):75-78.
[3]王香懿,徐逸,刘骝.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对策分析 [J].商展经济,2023(08):138-142.
[4]张进.教学质量与就业率的再平衡,中国高等教育,2018(24):19-21.
[5]庞炜,赵宝新,秦晓慧,就业难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及改进对策.职业时空,2015,11(04):65-67.
[6]王浩.基于人力资源大数据开发视角的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方法分析.中国就业2024(0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