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6月28日

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策略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欣华


  摘要: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科学素养是崇尚科学精神、确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备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是推进科技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工作、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本文立足目前高校在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拓宽培育渠道、健全教育体系、家校联动、加强自我教育的策略,以期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素养;科普活动
  一、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一)推进科技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初步建成小康社会,谋求更好更快的经济发展态势、进一步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提升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源还是在人。科技强国目标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高校创设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进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具体体现
  科学素养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还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参与公共事务时能更加理性地决策。通过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具体体现。培育兼具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大学生,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载体,需主动承担起科技人才培养之重担,持续进行教育改革,推动教学进步。
  (三)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带来,一些重复性、低效能的工作将逐步被机器所取代,个人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水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个人要想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掌握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顺利前进。另外,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重要群体,其身上也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面对时代的召唤,大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以更好的面貌去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
  二、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现实困境
  (一)科学素养培育渠道不完善
  信息技术时代,大学生普遍习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网络获取信息和资源。但是,各大高校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信息资源库和实践共享平台,诸多教学资料仍然是以线下的科普展馆、座谈会等方式存在。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诸多学术交流中断,严重阻碍先进前沿的科学信息在学者之间的流通。部分大学生也因为信息获取渠道的单一,而失去了提升自我科学素养的机会。由此可见,科学素养培养渠道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并不能提供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所有资源,还要依托于社会各方的资源和力量。只有进一步拓宽科学素养培育渠道,才能真正培育出更多具备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精尖人才。
  (二)高校科学教育体系不健全
  首先,在科学教育内容上,目前相关的大学课程更多地将精力投注到理论知识的输出上。虽然也会相应地设计实验活动,但在形式上却有落后与固化之嫌。比如,一些高校在科学教育中,还是以举办科学竞赛、实操演练为主,并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引入更多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与活动内容,导致科学教育流于形式,降低了大学生对科学教育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一些高校的实验器材老旧,科研设备效率低,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操体验,这也导致科学教育事倍功半。
  (三)未充分发挥家庭引导作用
  现代家庭普遍存在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的现实困境,很多家长根本无法从日常琐事中抽身,和孩子一起进行科学探究。且由于家长对科学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只需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即可。殊不知,这样的观念会严重阻碍学生的自我成长。家庭的引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使得大学生在步入校园之初,普遍欠缺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大学生知行合一能力不足
  由于目前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大学生普遍还是习惯于“被动式”摄入知识,认为只有掌握并理解理论知识即可,缺乏实践与应用的能力。甚至,有一些学生在现实中运用所学知识而受阻,就会立马放弃,这都是因为其欠缺知行合一能力所致。而科学素养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摸索得来的。问题并不可怕,矛盾是检验是否掌握技能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如果一味逃避,仅满足于成为“知识巨人”,一味地逃避实践,最终就会成为“行动矮人”,永远都无法成长为独立自主的高水平人才。
  三、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策略
  (一)汇聚多方资源,拓宽培育渠道
  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离不开多方资源的支持,除了学校可提供的现有教育资源外,还需要企业、行业、国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
  企业层面,可以考虑和高校建立实习基地,不仅吸纳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还可与学校合作开展特定人才培养项目。根据企业科研需求打造高层次的人才梯队,为企业赋能的同时,也能为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行业层面,则要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阶段性、高频次、可持续地开展各种科普交流活动。定期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知识分享,并借助各种便利的新媒体工具,及时发布行业相关信息,让大学生能更轻易地获取更多科学资源和专业信息,拓宽科学培育渠道。
  国家层面,可以为相关产业提供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的方式,来助力高校建设科学素养培育渠道。为了保障资金使用的规范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政府应当建立起专项基金,保证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资金投入量的充足。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当提高科研项目基金的支持力度,提高资源的配置合理性,将资金优先用于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体系的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工作。
  (二)转变育人观念,健全教育体系
  高校作为科学人才培育的主要载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应作出相应的转变,以更好的姿态助力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丰富科学教育的内容。目前高校还是将更多精力放在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但对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较少,也不够重视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可以考虑增加此类型的选修课,并以定制科学周刊等方式,为学生配备充足的学习资源。
  二是创新科学教育方法。采取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科技展览等方式,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积极性。以内容创作为导向,倒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以“自主输入—创作输出”的方式形成学习闭环,既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知识运用平台,又增强了科学教育效果。
  三是完善科学教育相关设备。学校需淘汰掉老旧、落后的科学设备,引入更加现金的实验仪器,为大学生及教师更好开展科研活动奠定现实基础。
  (三)重视家庭教育,实现家校联动
  家庭深刻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与品行。只有具备浓厚科学氛围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更具科学素养的高端人才。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多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设立家长群的方式,传播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鼓励和督促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而家长本身也需要持续保持学习的姿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四)加强自我教育,培育内生动力
  大学生自身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应该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科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首先,大学生个人应该进行自我教育,具体可以通过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学电影、参加科技展览等活动拓宽眼界,突破自我,改变认知。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科学素养,不断地用课堂中学习到的科学知识与方法,来剖析现实中的困难,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要参与到科普活动推广中去,让更多的同学受益,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事业添砖加瓦。
  四、结束语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培养科技型人才提升也日益提上日程。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既需要高校在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方法上进行整改,还需要在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只有汇聚多方资源,更新科学培育渠道,聚焦家校共育,才能与时俱进,培育出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2023年度山西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T2023ET117)
  参考文献:
  [1]刘慧婷.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背景下“科学家精神”融入高职生科学素养培育路径探索[J].华章,2024,(03):25-27.
  [2]祁玥,康靖钞,关淇予,等.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路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42(12):170-172.
  [3]郝琦蕾,万雅馨,杨小微.国内外科学素养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3,6(06):122-137.DOI:10.13527/j.cnki.e-duc.sci.china.2023.06.002.
  [4]刘博,马庆敏.以提升科学素养为核心的科学教育专业高阶实验课程设计与实践——以河北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为例[J].学周刊,2024,(14):1-3.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4.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