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7月19日

古人“上班”穿搭

“垂衣裳而天下治”


  说起衣服,就不得不提中国古代最高产的发明团体——“黄帝”和他的智囊团。从周代开始,黄帝及其臣子发明“衣裳”几乎是学者们的共识。如《周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我们常说“衣裳”,是因为“上衣下裳”服制出现的时间相当早。“上衣下裳(裙)”指的是上下身不相连属的服制。上身穿独立的衣,下身再围上裳,对于天子、诸侯这些贵族,还会加上各种不同的配饰作为装饰。
  古人的衣料主要用麻、蚕丝织就,能保存到后世的极少见。不过,从史前时代开始,先民们就有在陶器上绘画纹饰的习惯。在青海大通出土的舞蹈彩陶盆人物像,身着长裙,后襟有尾形装饰。因此,中国古代服饰专家周锡保提出:“在距今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具备了上衣下裳这种基本形制,是可以信得过的。”
  
  古代职场穿搭
  
  通常来讲,在古代上班,除了日常在家穿用的衣服以外,至少还要常备三种服饰:朝服、公服和祭服。这三种服饰都属于“礼服”,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大多与“常服”的概念相对。
  历代朝服,形制和颜色一直在发生变化,但是主要做议政之用。孔子说,“朝服而朝”,意思就是进言议政进行朝见时,除非皇帝恩准,必须穿朝服。《礼记·玉藻》记载,“朝玄端,夕深衣”,意思是说早朝为大礼,要着玄端朝服,到了晚上,则可以穿轻便一些的深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服也渐渐演变为在重大节日、典礼甚至是祭祀时的穿着。比如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定制,官员们在参加平常仪典时可将朝服作为礼服。而公服,也称“从省服”,则更接近于现在人们所说的“公务活动着装”。百官退朝以后,在衙署内处理公务时就要将公服作为正式着装,相当于现在公务人员上班时所穿的制服。一些地方官不能入朝,坐公堂时,也要穿公服。
  在宋朝,为了方便办公,公服省去了朝服的许多繁琐佩饰,与朝服的分别主要在于繁简差异,即“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到了明朝,朱元璋则主张政事中比较重要的朔望朝见、侍班、谢恩、见辞时才穿公服,平时的早朝以及日常办公都可以穿有补子的常服。
  除了繁简差异,头上戴什么也是朝服和公服甚至常服的主要区别。朝服配冠,文官戴进贤冠,武官戴貂蝉冠,法官则戴獬豸冠,每种冠又依据等级各有分别,而公服则戴幞头。
  
  服饰搭配讲究细节
  
  中国古代的服饰,在细微之处也是非常讲究的,主要表现在服装的颜色、图案以及衣服领、袖、襟、带、边等处的差别,这些装饰充满了象征意味,有些配饰的设计还有着独特的用处。
  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载,“唐人重服章”。唐代士人、官员对官服十分重视,群星闪耀的诗人们留下大量诗篇,紫袍、绯袍、金龟、鱼袋等指代官服的意象被频繁提及,毫不隐晦地宣扬着自己的意气风发与政治抱负。
  颜色是服饰最为醒目鲜明的标识,唐代官服以紫色、绯色(红色)为上色,晚唐诗人司空图一句“朝班尽说人宜紫,洞府应无鹤着绯”,便揭示了唐代官员对“绯紫”的渴望,“红得发紫”一词也正是通过官服颜色折射出官员的地位。
  除了一眼可辨别的颜色,古代官员服饰细微之处的差别更为庞杂,明代官服的补子就是一个例子。明代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借以辨别官品。
  补子的图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皇亲国戚、公侯伯爵等权贵,其补子图案为瑞兽麒麟和白泽。麒麟和白泽都为传说中的瑞兽,这类补子主要是为了显示权贵们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
  第二类用于文官的袍服上,其补子图案为飞禽类。一品到九品文官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鹭鸶、鸂鶒、黄鹂和鹌鹑。采用这些寓意多为高洁、吉祥和良好品性的图案,主要是寄托了对文官“贤德”“清廉”“守正”的政治期望。
  明代台阁体书法代表人物沈度的画像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画像中,沈度所着常服绣着仙鹤,而革带的带銙却是犀角制成。这也可以看出官员服饰穿戴的严格——不是一品官员的沈度,只获赐了穿着仙鹤补服的资格,而没有获赐仙鹤补服所配的玉质带銙。
  武将袍服补子上的猛兽属于第三类。一品和二品武将都用狮子,三品和四品是虎豹,五品是熊罴,六品和七品是彪,八品是犀牛,九品是海马,杂职则为练鹊,风宪官则为獬豸。这类猛兽也展现了古代统治者对武将有别于文官的政治期待。
  
  普通人咋穿搭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装束多为短上衣配裤子。在劳作的时候,会把裤子挽起来,或者把袖子用绳子绑住。我们在很多画作中都能看到这种穿法,比如 《清明上河图》《耕织图》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款式,比如无袖或者短袖的背心和短裤等。
  整体而言,古代劳动人民穿着的款式主要有三种:襦裙裤、裤褶、衫裙裤。
  襦裙裤装。在中国早期时候,在劳动人民阶层流行上襦下裙或者上襦下裤的衣服,在劳作的时候男性通常会穿着裤子,女性通常还会加一条短裙。
  裤褶装。褶是一种上衣,在古代从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可以穿着,原本是少数民族的服装,在传到中国以后,由于其款式方便被中国大众所接受,并且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裤褶不仅仅是平民百姓劳动的服装,也曾经是中国古代士兵与将士的服装。
  衫裙裤装。衫是中国古代对于单层上衣的称呼,到了唐朝以后,衫开始取代了古时候的襦,逐渐成为主流款式。在中国古代很多画作比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劳动人民穿着衫裙裤的样子。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