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富民牌 帮助村民过上富日子
本报记者 赵云云 文/图
在太原市清徐县,大家提起清德铺村党支部书记贾晋斌,都称他为“网红书记”。
为什么称他是“网红书记”?
近年来,他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推销红薯、元宵等,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
元宵、红薯、广泛征集金点子是贾晋斌手中的三张富民牌。上任至今,他用三张富民牌帮助村民过上了富日子。
百年元宵不再滞销
闻名十里八乡的清德铺元宵有着数百年历史,然而却规模小、经营散、质量标准不统一。逢年过节,满大街都是清德铺元宵的叫卖声,实质上却是“肥水流了外人田”。清德铺村的元宵并未因此而受益,还经常出现滞销、价格上不去等难题。
“我们清德铺元宵,是没有橄榄油的,也没有化学添加剂。”贾晋斌说,清德铺元宵馅料中有桂花、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糖稀、白冰糖等十几种料。村民们要精挑细选,按照配方比例和在一起,压到模型里,成型,再切成馅儿。
好东西,价格上不去,还滞销,怎么办?
对此,贾晋斌呼吁成立了元宵合作社,制定了统一的服装、标牌、原料、配方、工艺及独立经营的“五统一独”标准,明确了“提高清德铺村品牌意识 做大做强元宵产业”目标方位。
凡是清德铺食品行业的小作坊和从业人员,经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考核,全部办理了健康证。村里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生成了二维码,各家留有自家的电话号码,质量销量好不好,大家一目了然。
贾晋斌还带领大家线上线下做营销。线上,清徐县委宣传部协调太原交通广播楚月帮助热线、山西电视台、太原电视台等媒体推销。清德铺元宵首次入驻太原食品街。正月十五元宵节,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表演在太原食品街精彩上演。村民们憋足了劲儿打品牌,仅正月这段时间,共销售元宵26万斤,前所未有。每当正月十四晚上,村民忙得不可开交时,贾晋斌还随即变身当起了外卖小哥。好多次,直到晚上11点,贾晋斌都会如期将货送上门。
贾晋斌的一系列规范操作、与时俱进的改革,让大家终于明白了合作社“五统一独”不是制约,恰恰是对品牌的一种更好保护。品牌效应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如今,清德铺元宵合作社已由起初的35家发展到现在的76家。
清德铺村红薯走向全国
除了元宵,清德铺村还有另外一个网红产品“红薯”。贾晋斌自豪地把他的红薯和元宵简称为“一红一白”。
“在我上任之前,全村红薯种植面积在600亩左右,村民们还为红薯卖不出去发愁。”贾晋斌说,“但是这几年,在村两委的努力下,我们村的红薯产业实现了质的升级。2018年,全村红薯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2021年年底,我们本村的红薯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500亩左右,辐射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最骄傲的是,我们清德铺红薯获得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真正走向了全国。”
“当时,我和村委会干部找到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所的专家,请他们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贾晋斌说,村里有些老人是不以为然的,种红薯还需要学吗?
“种红薯,还真需要学。”贾晋斌声音里有些郑重,“以前的中国家庭,一般养着两三个孩子,人们多买大红薯带回家;但现在的家庭,以三口之家为主,大红薯就不受欢迎了。我们调研发现,6两到8两一个的红薯,最受市场欢迎。所以,要让清德铺村的土地长出6两一个的红薯,就需要更换品种。”
清德铺村种了60余年的 “太原红”,每年的亩产量,在2000斤到3000斤之间。60余年,从未改变。
现在,清德铺村的村民不仅能卖了红薯,还掌握了种植红薯的核心技术。每年播种的季节,村里的100余名妇女到周边村辅导种植红薯技术,仅一个月时间,每个人就可以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
贾晋斌把清德铺村红薯产业的发展经验,总结为五位一体: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线上线下销售,反季节储存,红薯的深加工。“村民们相信,只要跟着党走,就有挣钱的门路了。我们党员就得提升自己的本事,帮助村民找对路子,走好步子,找到发家致富的法子。”贾晋斌说。
帮助村民过上富日子
“村里想要发展就要把优秀的人才集聚起来,为村里建言献策。”近年来,贾晋斌经常会邀请在外的清德铺优秀青年回村座谈,为村里的发展支招。村里还设立了“知青文化工作站”,借用曾在清德铺插队知青的知识和人脉优势,和清德铺老乡结成营销帮扶对子,助力“第二故乡”发展。
上任至今,贾晋斌为村里打设机井15眼,铺设田间道路11公里,建起了恒温调控储存窖,解决了村民储存红薯难的问题,还聘请专家进行红薯叶茶的研发;兴建了4500余平方米的玻璃联动大棚红薯育苗基地,年产红薯种苗800万株,采用“村集体+公司+农户”的运营机制,极大地服务于村民;完成了100余亩的设施农业天桥拱棚的建设,为村民们开辟了新的致富路。他如愿实现了当初的目标“帮助村民过上富日子”。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展望未来,贾晋斌表示,将扎根农村,及时了解百姓需求,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真正做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