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核科技”为交通安装“智慧大脑”
本报记者 郭丽菲
智慧交通成为展望智能生活前景与透视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的一扇窗口。山西省交通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晓便是致力于打开这扇窗的一位科技领军人才。
多年来,刘晓以机器人、智能装备、交通信息化为研究方向,深入拓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交通运输行业青年拔尖人才、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敏锐捕捉市场机遇填补应用空白
在智慧交通领域,刘晓有着敏锐的专业嗅觉和前瞻性,他率先发现现有的并联机器人在交通领域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尤其应用还是空白。为此,他带领研发团队面向公路检测装备开展并联机器人研究,建立了非惯性系机器人运动/动力学建模分析理论,并基于多传感融合形成了集设计、生产、施工、科研为一体的成套技术。主持研制的并联机器人试验系统可实现空间多自由度高精度运动,模拟车辆在各种路况下的行驶状况;主持研发了公路隧道巡检清洁与应急指挥机器人系统,实现了长大隧道的智能巡检、应急指挥与日常清洁;主持研制的道路巡检机器人系统,实现了对道路状况的全天候智能化监测,大幅提升了交通运输智能化管理水平。
在国企改革中,刘晓克服重重困难,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差异化管控模式,贯彻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制定建立周例会、季分析等经济运行研判机制,打造高效适配的制度体系。在他的带领下,山西交控数字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元年即交出满意答卷,圆满完成了各项经营任务。
聚焦系统优化升级率先完成“纸改电”
近几年,随着自助设备的应用和普及,为紧跟建设“少人化、无人化、标准化”收费站的行业趋势,有效应对收费过程中的特情及可能出现的故障,刘晓带领研发团队聚力国产化信创技术,研发完成了基于LINUX的跨平台全场景收费系统,开展基础支撑云平台建设、中台支撑服务建设、前端应用软件建设与网络系统、安全系统、机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为2027年完成交通行业国产化产品安可替代提前夯实了基础。
担任公司总经理以来,刘晓积极响应国家信创战略,推动软硬件自主可控和信创产业化在行业应用的落地推广,努力争当智慧公路运营服务商和数字技术供应商。致力于构建集省中心、ETC运营中心、门架系统、治超系统和收费站/车道等于一体的高速公路全场景收费软件生态体系,研发的各类智能机电产品在黎霍高速、清徐、大盂等省内无人收费站建设中投入使用;聚焦收费系统优化升级,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高速公路人工收费车道“纸改电”工作任务,入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2023高速公路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在清徐服务区加油站试点建设 “ETC无感智慧加油”系统,在长治国道环线首次应用ETC自由流收费技术,助力普通国省干线收费公路效益管理。
攻坚克难搞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刘晓时刻铭记使命与责任,常年专注于机器人、智能装备、交通信息化等方面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勇于创新、敢于求真、甘于奉献,为推动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为推动改革传统隧道检测产业,刘晓带领研发团队开展了 “隧道智能检测车”自主研制。整个研发过程中,“五加二”“白加黑”是他的常态,常常为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苦思冥想、彻夜不眠;为设计最优研发方案,通宵达旦计算、分析、论证;为验证研发方案适用性,带领研发团队在多条高速公路隧道开展现场试验。最终,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隧道智能检测车,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各路用指标均超过国内外相关产品。目前,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重庆、四川、贵州、陕西、山西等地的130条高速公路、1000余座隧道。
近年来,刘晓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研制智能装备新产品8项,开发国产化收费软件等信息化系统5项,授权国家专利50项。陆续研制了国内首台ETC智能检测车,实现对收费站和门架ETC系统的全自动快速检测;自主研发的智慧移动收费终端已成功应用于124个收费站;主持新建了交通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累计创造经济效益9000余万元。
刘晓表示,将继续保持求真务实、敢闯敢拼、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好强奋进的品格及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带领团队让未来交通变得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