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11月29日

大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勇担历史责任和使命


  本报记者 吕汉富
  
  11月27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大同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 ‘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贡献国企力量”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年来,大同市国资委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国资国企改革,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优化布局、“四大赛道”、“六定”改革、资本监管、民生保障等方面,切实担负起国资国企在大同市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历史使命,各项工作均完成预期目标。
  在优化布局方面,大同市将市属企业整合为13家,形成了功能覆盖更广、行业特点更明、职能定位更准的“1+3+9”国企矩阵,包括1个投融资平台、3个公共服务企业、9个产业集团。国企布局不合理、设置不科学的问题基本消除。“退出”,即加快劣质企业退出力度,严控新增法人户数,建立“两资”“两非”处置长效化机制,成立企业压减工作专班,对长期亏损、非主业、3级以下公司全面摸排清理。目前,已有18户企业完成注销,3户企业提级管理,1户企业股权转让。
  在竞逐“四大赛道”方面,始终冲在最前面,形成优势项目32个,占全市的60%;前三季度,实际完成投资4.8亿元。投资建设了中兵铸造、通用航空、开源一号等战新产业园,重点实施了“晋创谷·大同”、古城历史街区修复、新能源汽车电站、新型智能城市等重大建设项目。全力打造东风里数据服务基地,呼叫标注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
  在“六定”改革方面,总部机构数量减少45%,人员数量减少26%,集团总部功能实现重塑。深化企业董事会建设,以人员和机构“量”的减少,倒逼市场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质”的提升。制定《监管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在资本监管方面,截至10月底,国资监管大数据平台运行数据累计达18.41万余条,企业“三重一大”决策、投资、薪酬分配等全部纳入在线监管。累计盘活闲置资产20多万平方米,增加年收入近千万元。制定《管理企业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债务风险管控协调机制,企业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
  在民生保障方面,已完成永安路公交枢纽站一期项目建设任务,修建公交候车亭100座,新建公交电子站牌60个。供排水集团投资建设的二次供水智慧调度服务中心,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开发建设集团承建的大同救助管理站迁建项目正在进行。农发集团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天镇、阳高两县今年已完成新建面积7.2万亩,提质改造面积6.1万亩。“三供一业”全面完成,30万户职工住宅维修改造,26万名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46户厂办大集体改革等重点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千方百计做好关闭和破产企业职工善后工作,有效解决未办理退休手续职工的社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