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公安局“八五”普法工作获全国通报表扬
本报记者 陈彤 通讯员 杨宇雨
近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关于通报表扬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通知》,对2021年以来大力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太原市公安局获评表现突出单位。
自“八五”普法规划启动实施以来,太原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普法航标,将普法工作深度融入公安业务的机理,全力提升公安民警的执法素养,力促社会公众法治意识觉醒,为平安太原建设铺就坚实的法治底色。
思想领航 筑牢法治信仰根基
太原市公安局党委班子通过制定系列学习方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宪法学习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清单,以专题讲座、开通公众号专栏、购置学习书籍等多维度举措,推动全警思想统一、理论夯实,实现学习全覆盖、认识再深化。
全警积极投身法治培训浪潮,法律知识与实战技能并重。从新警入职到警衔晋升,从实战大练兵到线上云课堂,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涵盖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警察纪律条令。
其间,市级教官深入基层开展“入百所进百队”送教活动,聚焦应急处突、规范执法等七项关键能力,靶向发力。全警实战协同训练方案精准实施,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汇编成册,线上线下培训交织,法律学习与在线考试并行,民警的法律运用能力稳步跃升。
组织赋能 构建普法长效机制
太原市公安局党委高屋建瓴,将普法工作嵌入法治建设总体蓝图,列为年度工作要点,经费保障逐年递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活动方案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主要领导亲自谋划禁毒宣传月等重点工作,普法与业务同频共振、同轴共转。全局各单位明确普法责任、普法内容、普法形式,形成了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
反诈义务宣传员队伍自2019年组建以来,通过讲师比武、评选活动,淬炼出一批反诈精英,线上线下宣传双线作战,联合辖区多元力量,编织起一张反诈防护网。社区民警、志愿者与网格员携手并肩,“百千百万”反诈宣传活动如火如荼,深入场所、写字楼、大中专院校、银行网点,进一步扩大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实效,点亮群众反诈识骗的灯塔。
企业普法春风化雨,公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和轻罚清单共44项,加强行政指导柔性执法,宽严相济维护营商环境。校园普法筑牢防线,社区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联合学校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法治讲座、法治文化宣传、应急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交警部门靶向聚焦,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课融入校园日常工作中,“知危险会避险”活动贯穿重要节点,交通安全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以案释法”常抓不懈,通过典型案例正反剖析,公安内网发布、执法问题剖析会等多形式运用,以身边案教育身边人。
执普并重 执法普法深度融合
太原公安以普法责任清单为纲,各警种依责履职,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全程督导,压实普法责任链条。
在《太原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民意收集与普法宣传同步推进,群众参与立法过程成为生动普法课堂。
执法环节刚柔并济,民警在执法各环节对群众面对面释法析理,交警开通交通违法教育提醒热线,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无人机高空喊话,法律威严与温度并存。服务管理环节将履职变成普法实践,出入境、户政、车管等窗口部门通过张贴海报、设置电子屏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依托“放管服”改革梳理并发布办事指南,开展海外领事保护宣传,窗口成为普法前沿阵地。
主题普法活动高潮迭起,警种联动、全民参与。在中国人民警察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全民禁毒宣传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全国交通安全日、国家宪法日等时间段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文化润法 厚植法治文化土壤
法治文化阵地星罗棋布,教育基地成为法治灯塔。太原禁毒教育基地等5个基地挂牌成立,10个禁毒宣传教育基地累计接待超30万人,辐射带动作用凸显。“太原龙湖万达广场反恐怖宣传站”全省首创,集宣传培训体验于一体,成为反恐普法新地标。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重点阵地持续完善,文明交通进驾校“五个一”行动长效开展。
“平安太原”系列新媒体平台构建普法新生态,通过在线答疑、直播互动的方式,累计吸引粉丝超700万,实现法治信息精准触达。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典型案例、法律知识定期发布。
与传统媒体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开设专栏、联合制作节目等多种形式推动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多部门集结、全媒体联动,故事化表达、立体式传播,法治文化与公安特色深度融合。
太原市公安局“八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接下来,太原公安将继续秉持法治初心,砥砺前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法治太原建设铸就更加坚固的平安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