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12月18日
晋城市城区友谊小学教师张晓兰

用爱和坚守照亮学生成长之路


  本报记者 李茹霞 通讯员 陈意茹
  
  在晋城,有一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她用爱与坚守,为乡村孩子点亮希望之灯。她就是全国模范教师、晋城市城区友谊小学教师张晓兰。
  “我生长在乡村、工作在乡村,乡村教师这一普通岗位是我毕生的事业。”这是张晓兰的心声。她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多年,先后在3所农村小学任教,为乡村的孩子们倾注了全部心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教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怀揣梦想入职
  
  20岁时,张晓兰怀揣着教书育人的梦想,走进晋城市泽州县山河镇东土河小学。
  东土河小学校舍简陋,教师资源严重短缺。初到东土河小学的张晓兰,心中虽有一丝惊讶,但更多的是坚定。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教书育人,帮助这些乡村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夏天,通往学校的山路崎岖难行,张晓兰常常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她从未抱怨过,总是早早地来到学校,为孩子们准备好一天的课程。冬天,道路被冰雪覆盖,行走起来更加艰难,可张晓兰不畏严寒,艰难地跋涉在冰雪之中,从未误过一节课。
  为弥补学校教师短缺的问题,张晓兰主动承担起更多的教学任务。她全面自学各科知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她还常常在课余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只为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育。
  在东土河小学,张晓兰不仅在教育教学上下足了功夫,还在生活中给予了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先后被评为县级“教学新秀”和“模范教师”。
  
  勇敢面对挑战
  
  调入晋城市城区牛山小学后,张晓兰从事语文科目的教学与教研工作。牛山小学师资薄弱,又恰逢课改。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张晓兰并未被困难吓倒,她积极主动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真诚地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课改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为更好地掌握低段拼音教学,她利用复读机反复听读,不断模仿和练习。经过不懈努力,她顺利完成了低段拼音教学任务。
  为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张晓兰想了很多办法。她和学生一起制定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她还经常和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体验。生活中,她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为写作积累素材。
  七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张晓兰所带班级的学科成绩不断提升。她独特的作文批阅方式在城区引起反响,获得其他老师的认可和好评,她也因此获评晋城市“优秀教师”。
  
  不忘初心坚守
  
  时光流转,在教育路上不断前行的张晓兰迎来了她教育生涯中的又一个重要转折,调入城区西上庄办事处友谊小学。
  开学之初,张晓兰主动请缨,接手了两个底子较差的班级,并担任数学老师。
  面对跨学科的挑战,张晓兰努力学习数学教学知识,积极调整教学方法。她还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策划高效且贴合实际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制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乐趣。
  教学中,张晓兰始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鼓励学生勇敢提出问题。她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在班级管理方面,张晓兰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她还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比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她的带领下,班级氛围和谐融洽,学生们团结友爱,积极向上。
  日常工作中,张晓兰与同事共研共进。她积极承担公开课、示范课、送教下乡等活动,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她还将自己的教育实践凝结为论文,为其他教师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张晓兰的教学成果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和家长们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市级、省级“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此外,张晓兰积极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悉心传授教学方法和经验。她经常与年轻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她的影响下,许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骨干。
  “曾经有城里的学校向我抛出橄榄枝,但当我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和周围年轻老师对我的不舍时,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张晓兰深情地说。在她看来,农村的学生更需要教育,更需要有韧劲的教师,她愿意继续坚守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用爱与坚守照亮学生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