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三杠”陶琰
姓名:陶琰
生卒年:公元1449年-1532年
祖籍:山西平阳府绛州
(今山西新绛县)
朝代:明代
职业:位列三公,官居一品
业绩:一生清廉,刚正不阿,摒除奸佞,一片丹心为国为民,家风严谨,教子有方。
恪尽职守展大志
陶琰自小受父亲儒家正统教诲,少时聪敏好学,过目成诵,立志忠君报国。为官之时,他心中时刻谨记父亲的教导,自知任重而道远。认真对待每个案件,秉公执法,主持正义。
在一次案件审理中,他细心查阅卷宗,发现案件存在诸多疑点,于是走访百姓,收集线索,不畏强权,最终平反冤案,全活50余人,一时声名鹊起,百姓称颂,受到朝廷重视。
感民疾苦惩贪腐
陶琰一生历经官场浮沉,看尽繁华贫苦,始终保持赤子之心,不畏强权,不惧奸佞,关爱百姓。他每赴一地任职,第一件事便是访民间疾苦,查贪腐,除恶吏,减轻百姓税役负担,民心大顺,受人敬仰,有口皆碑。
有陶琰这样的清官,是国之福、民之愿。因此,在他70多岁高龄时,朝廷仍不愿让他致仕归乡。后诏加太子太保(正一品),驰驿归里。
节俭朴素守清贫
陶琰为官一生身无长物,节俭清贫。明代贪贿成风,大气候不洁,在官以钱得、政以贿成的官场中,陶琰出淤泥而不染。其他官员离任,家财丰厚,满车满载,陶琰任官42年,身边除文房四宝和衣服被褥,再无其他多余之物,行李只有三担。他虽然官职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但俭朴的生活作风从未改变,每顿饭仅上一盘清淡的素菜,坚持不食荤。福建百姓尊称他为“青菜陶”。
陶琰为官多在南方,南方人以竹杠作扁担,所以人们尊称他为“陶三杠”。
据山西省政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