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12月20日

可叹又可爱! 古代那些“显眼包”一个比一个“打眼”


  “显眼包”三个字活跃于各个网络平台,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物件爱出风头,非常张扬,又有点丢人现眼。在被网友们广泛使用后,引人注目的 “显眼包”可能是褒义,也可能是贬义,需要放到具体的情境下去理解。那么,古代的“显眼包”们造作起来,究竟是什么样?
  
  祢衡 瘾大的爱骂人“显眼包”
  
  说起古代的“显眼包”们,两汉的名士得占一半,但大多当一两回就罢了,只有东汉的祢衡当起“显眼包”来,主打一个瘾大,且没必要。
  据《后汉书·祢衡传》载,祢衡“有才辨,而气尚刚傲,好矫时慢物”,听起来就很有当“显眼包”的先天条件。名士嘛,不当几回“显眼包”哪里能出名呢?只不过祢衡成名的时间有点不巧,当时已天下大乱,名士要么避世隐逸,要么积极用世。
  祢衡选择了后者,但想要积极用世,就得放下身段,择主而依。祢衡心里那个拧巴啊,他谁也看不上,只好怀揣名帖在许都到处晃,直到名帖上的字迹都已变得模糊。此时,少府孔融注意到了祢衡,他深爱其才,于是上书朝廷,鼎力推荐,后“数称述于曹操”。是时,曹操已是朝廷的实际统治者,求贤若渴,“欲见之”。
  然而祢衡的“显眼包瘾”犯了,他自称有“狂病”,坚决不见曹操。不见就不见呗,可祢衡这个“显眼包”还口出狂言,一下子激怒了曹操,但曹操也只是“以其才名不欲杀之”而已。为折其傲气,曹操故意将祢衡任命为鼓史。祢衡心里感觉受到了屈辱,又不舍拂袖而去,就接受了这个官职。
  某次,朝廷大会宾客时,祢衡又来劲了,先是不肯穿鼓史的衣服,又选择了悲壮的《渔阳参挝》。击鼓的时候,祢衡满脸都是愤懑,声节悲壮,在座的宾客无不慷慨悲叹。祢衡一边击鼓,一边走向曹操,小吏呵斥道:“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
  祢衡心想:“想让我换衣服?呵呵呵,我换给你看!”谁能想到祢衡居然当众脱下内衣,裸体而立,在场的宾客全都惊呆了!在全场惊愕的表情下,祢衡又缓缓地穿上了鼓史的衣服,再击鼓而去,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作为祢衡的推荐人,孔融对这个“显眼包”简直没眼看,事后他对祢衡进行了批评教育:“正平啊,大雅君子,你怎么能这样呢?快去道歉!”
  在孔融的斡旋下,曹操答应再见祢衡一次,并“勑门者有客便通”,可见曹操是希望祢衡能懂他对其的良苦用心。谁知,祢衡不仅没有道歉,还在辕门大骂曹操。曹操心想这都什么人啊,但他又不想杀了祢衡而失天下士人之心,就让人把祢衡送给宽以待士的刘表。
  到了荆州后,祢衡成为士大夫中的大咖,甚至“文章言议,非衡不定”。本已足够受到关注了,他还嫌不够,居然将刘表与手下文人精心结撰的章奏撕毁扔在地上。刘表当然生气,但他却没有指责祢衡,反倒是称祢衡重新草拟的章奏“辞义可观”而“益重之”。
  后来,祢衡一再出格,好脾气的刘表也受不了他了,就把他送至黄祖处。虽说祢衡爱当“显眼包”,但有才华,在黄祖那儿过得也不错。黄祖的大儿子黄射也很喜欢祢衡,《鹦鹉赋》就是在黄射宴请之时而作,当时可谓是才惊四座。
  没多久,祢衡再一次犯 “显眼包”瘾,他在黄祖大会宾客之时,又开始出言不逊。黄祖让他闭嘴,结果祢衡却反击:“你已经是死人了!你才要闭嘴!”黄祖勃然大怒,心想打几军棍子肯定老实了,谁能想到祢衡继续破口大骂。黄祖实在受不了了,命人把祢衡给杀了。
  适当做一回“显眼包”也许可以带来机遇,但当“显眼包”成瘾,就是自毁前程。
  
  韩愈与毕沅 华山顶上恐高“显眼包”二人组
  
  提起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现代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篇课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几乎很少有人会将他与“显眼包”联系起来。但正是韩愈,在当“显眼包”这件事上,节奏把握得很好,有点丢人,有点可爱。
  据李肇《唐国史补》载,韩愈在三十多岁的时候,邀请了几位友人一起去登华山。在登华山的时候,韩愈兴致极好,一路上与朋友们有说有笑,丝毫没有任何不适。当他爬到了山巅之时,忽然发现华山四周非常险峻,就有点头晕目眩。他心想:“我还正值壮年,还有很多壮志未酬,还有很多诗歌散文没写,我居然就要死在这里!都是我的好奇心惹的祸!”越想越伤心,韩愈居然情绪崩溃,发狂一样地大哭起来。
  见韩愈哭得如此疯狂,与他一起登华山的朋友以及随从都有点不适应,纷纷来安慰他。这一安慰,把韩愈的灵感安慰出来了,他觉得既然就要死在华山了,那么总得给家人写个遗书。很快,韩愈在华山巅顶爆哭的事情报到了华阴县衙那儿,县令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把韩愈从华山上抬下来。
  登山时有多豪迈,下山时就有多尴尬,自此韩愈成了华山顶上的“显眼包”。这个故事除了《唐国史补》外,还被记入了《唐摭言》《唐语林》等史料笔记中。
  过了一千多年以后,华山还是那个华山,但登华山的“显眼包”换了主角。据清人孙静庵的史料笔记 《栖霞阁野乘》载,清代著名的经史家毕沅在任陕西巡抚的时候,曾经也率领幕僚登华山。在登华山时,毕沅很狂,“舍乘舆攀援而上,尚不觉其险也”。然而他几乎跟韩愈拿了同一个人生小剧场的剧本,在登上华山顶峰之时,他意气风发,看向四周,又俯视山下,后发出了一阵尖叫:“华山这么高,这么险,我下不去了!”
  华山顶上历史重现,毕沅也是先爆哭,随后又给家人写遗书,同样身边也是一群劝了也白劝的人。好在与毕沅同游的幕僚比韩愈的朋友机智,没有惊动县令。他们私下开了个紧急小会议,决定将毕沅灌醉到不省人事,然后把他裹进毯子里,一路用绳索垂吊下山。
  一不小心就丢人现眼的毕沅并没有感到特别尴尬,他很坦然地对幕僚感慨道:“老夫今日得生还矣。”反正已经丢脸了,那不如将格局打开。后来,毕沅还专门筹了一笔款,用来拓宽登苍龙岭的山路。看来,偶尔当一回“显眼包”也没什么大不了,尤其是善良的 “显眼包”,里外都透着可爱。
  一代又一代的“显眼包”告诉现代人一个道理:人生难免会有当“显眼包”的时候,不要刻意为之,小作是笑谈,大作是笑话。 据《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