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高位推动京长对口合作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 刘琴
1月7日上午,长治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京长对口合作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该市开展京长对口合作以来的相关工作情况和进展成效。
据了解,自2022年北京市与长治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北京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紧扣将长治建设成为 “革命老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发展目标,推动各领域合作取得扎实成效,为长治太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强化工作统筹,持续高位推动。双方建立了对口合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对口合作重点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联合印发 《北京市与长治市对口合作年度工作要点》,完善出台了《长治市与北京市对口合作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强化项目全过程绩效运行监控管理。
以总结评估为契机,全面提升工作质效。2024年4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 《关于组织开展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评估的通知》,明确对各结对城市自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两年对口合作工作进行评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年度评估中,北京市与长治市对口合作位列第一梯队。
深化全方位对接,社会资本投资持续增长。通过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吸引北京市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社会资金600余亿元,共同推进实施140个合作项目。截至目前,已落地开工87个项目,完成投资约110亿元。
两年多来,长治市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等资源禀赋优势,用好北京智力人才、科技创新、市场等优势资源,形成6个相结合典型模式。北京企业与长治资源相结合,聚焦长治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农业、生态等资源,引导北京企业参与推进建设,推动长治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北京研发与长治制造相结合,聚焦现代煤化工、半导体光电、碳基新材料、氢能等领域,借助北京高校院所科研力量,推动北京科技成果在长治落地转化。北京科技资源与长治应用场景相结合,发挥北京技术资源、人才智力、数字经济等科技优势,精准对接长治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应用需求,共建京长对口合作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北大医学—振东制药先进制剂联合实验室等,引进北京64项科技成果在长治转化,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03亿元。北京市场与长治产品相结合,以首都为窗口链接全国市场,将长治12个县、区的农特产品全部纳入北京市消费帮扶目录,共建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及青椒、小米等供京基地,推动实现产销对接与市场共享。北京平台与长治需求相结合,借助中关村论坛、服贸会、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等首都高能级平台,以“会”搭“桥”,做好长治展示与推介,深入交流学习经验做法,推动两地资源对接与项目合作。北京总部与长治基地相结合,发挥北京央国企总部资源优势,推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长治设立子公司、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在长治布局“长治·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为长治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布会上,长治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京长对口合作资金保障、教育领域和卫生健康领域对口合作等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