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四个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贺建锋 通讯员 温志新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月7日,在吕梁市委宣传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 “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水县专场上,文水县长孟兰生以“四个坚持”介绍了该县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成果。
激活改革动力
文水县聚焦工艺革新、装备升级和数字化管理,引导企业厚植创新基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孟兰生表示,2024年12月初,文水县与新华指数研究院共同推出的“新华·文水钢模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正式发布,将全面监测文水钢模市场动态和产业发展,持续提升“文水钢模”区域品牌竞争力。
文水县在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打造上下功夫。文水县培育壮大优特钢、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多个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晋能科技的超高效电池组件走在全国前列,填补了山西高端光伏制造领域的空白;金源煤化研发的浸渍沥青填补了国内空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新兴产业茁壮成长,逐渐成为支撑文水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深耕三农沃野
文水县扬优势,努力让 “农业强起来”。这几年,文水县坚定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产量连续30年保持在4亿斤以上,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户、省级30户,数量均为全市第一;刘胡兰镇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了刘胡兰镇肉牛产业和开栅镇沙棘产业两个专业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民生之基,是高质量发展的直观体现,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文水县补短板,着力让“农村美起来”。这几年,文水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每年投入5000万元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建立了 “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文水县还以农民富起来为目标,探索出集体资产租赁、资金入股分红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 “六大模式”。2021年至2023年,村集体收入保持在5500万元以上;2024年可达到6600万元,村集体经济稳步增加,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守护绿水青山
文水县打好蓝天保卫战,让天越来越蓝。文水县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抓好各领域各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22年下降15%。
孟兰生介绍,文水县实施了总投资16亿元的“一泓清水入黄河”七大工程,其中治理农村黑臭水体的经验做法入选全省正面典型案例。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大河流水质全部达Ⅲ类标准,候鸟戏水美景被央视报道,并争取到“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试点地区”,打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区。
增进民生福祉
增进民生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孟兰生介绍,为了让城乡饮水更安全,文水县投资5.4亿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市政供水管网覆盖率达100%;投资1.29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39个村供水管网老旧问题;为了让道路交通更便利,投资16亿元新改扩建了一批城乡交通主干道,升级改造了一批城区小街小巷;投资6.9亿元,高标准建成托育中心1所,维修改造新建学校204所,建设日间照料中心19个、幸福小院46个、养老幸福工程1个,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人工智能辅助全覆盖,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会上,文水县委常委、副县长成坚,副县长宋国刚、张雪娟还分别介绍了文水县在推进产业链、专业镇、践行 “两山”理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造文旅名片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