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2月25日
新绛县委办公室科员雷一涛

以青春热忱践行使命担当


  本报记者 李云霞
  
  “追星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是雷一涛坚信的理,也是他始终坚守的人生信条。
  今年26岁的雷一涛,于202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2022年9月,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新绛县委办公室。工作两年多来,他始终坚持守初心,提能力、敢担当、讲奉献,以昂扬向上、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在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将青春与热血挥洒在绛州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
  
  防疫一线的“坚韧身影”
  
  2022年9月8日,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上班第一天还未熟悉办公环境的雷一涛便接到前往防疫一线的通知。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务,他没有丝毫迟疑,经过短暂的动员培训后,带着对未知的敬畏和对职责的坚定,当天夜里便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
  在防疫一线,雷一涛迅速适应了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他身穿厚重的防护服,进行人员排查、信息登记等工作。白天酷热难耐,汗水如瀑布般从他的额头、脸颊、脖颈滑落,湿透衣衫,口罩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但他始终坚守岗位,不放过任何风险隐患。夜晚寒风凛冽,他紧握纸笔,完成每项登记任务。面对不理解政策、情绪激动的群众,他始终以微笑回应,耐心解释,用心安抚,真诚传递防疫知识与政策关怀。
  尽管一线工作艰苦繁重,但雷一涛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他深知,肩负的是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任,每一滴汗水都是对这份责任的诠释,每一次坚守都是对人民的承诺。作为青年干部,要勇于担当,在实干中锻炼本领,在奉献中增长才干。
  
  办公室里的“最后一名”
  
  作为刚出校门就踏入机关的年轻干部,起初,毫无经验的雷一涛面对空白文档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内心满是焦虑和迷茫。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投入到学习中。
  为了快速适应角色的转变,尽快适应工作节奏,雷一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白加黑”“五加二”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如果没有天赋,就靠勤奋与汗水来填平差距。”雷一涛这样对自己说。白天,他虚心向身边同事请教,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学习写作技巧,仔细研读各类政策文件等,逐字逐句剖析结构、逻辑与表达方式。每当遇到不懂的,他便记录下来,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夜晚,他独自坐在桌前,于书海和资料中寻觅灵感、积累素材,常常是办公室里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为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雷一涛坚持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每次接到任务,他都全力以赴,反复斟酌,力求每一个字都经得起推敲。对于领导指出的问题,他认真记录、分析原因、反复琢磨,甚至挑灯夜战,只为下一次能呈现出更高质量的工作成果。“每一次批评与指正都是我个人成长的契机。”雷一涛深有感触地表示。
  通过两年多的工作与学习,雷一涛撰写的文稿愈发符合实际、贴合要求,内容翔实、条理清晰、语言精准,他也成为同事眼中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典范。
  
  志愿活动的“必备人选”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雷一涛不仅怀揣满腔热忱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还常常提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方案,以期用更加高效的方式为城乡发展贡献力量。
  在“城市更新日”活动中,雷一涛与同伴一起清扫路面、清除杂草、清理绿化带里的垃圾,为城市的美化、亮化、净化积极贡献力量;在包联村庄,他与村民一起清扫主干道路、整理庭院,还深入脱贫户家中了解实情、宣传政策,并与村民促膝长谈,记录其困难瓶颈,协助做好信息登记、福利发放等各项工作,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传递了关爱与温暖。
  雷一涛的故事是当代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勇于担当责任的生动写照。不啻微芒,造炬成阳,一份力量虽小,但汇聚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雷一涛表示,将立足岗位实际,怀揣初心使命,注重实践锻炼,努力提升“小我”、融入“大我”,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长新才干,让美好的青春在担当中闪光,书写不平凡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