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里 奋斗青年书写别样风采
本报记者 陈彤 通讯员 杨鑫
刘可出生于1990年,2012年8月进入晋能控股忻州公司泰山隆安煤业有限公司洗煤厂,从事洗煤生产集控、调度等工作,曾参与洗煤厂三产品洗选煤质的生产、指挥,有丰富的集控、现场洗选经验,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踏实上进,现为洗煤厂生产技术部资料员,负责本部门设备检修相关的资料管理与协调工作,为洗煤厂设备检修顺利进行和设备稳定运行提供了支持,在万家灯火里,书写着奋斗青年别样“红”的青春风采。
初心不忘 用脚步丈量安全
刘可从事煤矿巡检工作已经有10个年头。10年里,他每天清晨踏进煤矿,换上厚重的工作服,佩戴好安全帽,拿着手电筒、检测仪、对讲机和各种检测设备,精神抖擞地奔赴属于自己的“战场”。
洗煤厂内设备繁多,管道纵横交错,噪声轰鸣,环境复杂,每一个角落都可能隐藏着影响生产的细微问题。洗煤厂巡检工作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和隐患较量的持久战,在忙碌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中,刘可凭借专注与执着,成为保障生产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力量。他说:“作为一名巡检人,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是我的初心,按时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是我的使命。初心是情怀,使命是担当,初心和使命是我前进的动力。”
今年春节期间,当夜幕笼罩洗煤厂时,刘可便开启了设备守护之旅,穿梭于庞大而复杂的洗煤设备之间,为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用专业与专注书写着设备平稳运行的篇章。
使命在肩 用责任守护煤海
一路走来,刘可始终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与毅力追寻着对洗煤事业的追求,用“奋斗”二字雕琢新时代洗煤人的风采。
在原煤车间,刘可打着手电筒,沿着皮带输送机缓缓前行,仔细检查皮带的接口是否牢固,有无撕裂迹象,托辊是否灵活转动,凭借经验和手感判断皮带的张紧度是否适中,每一处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深知,原煤输送的顺畅是整个洗煤流程的基础,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生产进度。
“他吃苦耐劳、朴实忠厚、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就像‘老黄牛’一样。”车间工友这样评价刘可。在车间,刘可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处处发挥党员模范的带头作用,身先士卒展现青年党员的担当。
工作中,刘可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自身及周边人员的安全。每次开机前,他都会仔细检查相关设备的状态,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有效避免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在排查薄弱人物方面,对疲劳上岗、带情绪上岗的员工进行合理调配,提醒他们严格执行正规操作。“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丝毫麻痹。作为组长,我要对班组的每个人、每台设备的安全负责。”刘可说。
在班组管理中,刘可深知只有职工和班组安全,才能确保洗煤厂、矿井的总体安全。他带领班组成员将安全“自保互保联保”理念纳入班组建设和班组安全管理体系,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所在班组年年实现零违章。通过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工作,实现了班组职工和设备运转的双安全。
砥砺扬帆 用青春书写诗篇
“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多用心一点,就能把工作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刘可用最质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洗煤人的真情和责任。
对于夜班的巡检人员来说,责任更重,要确保在白天生产高峰期到来时,所有设备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运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高质量的煤炭,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整个巡检过程中,刘可严格按照设备点检制度开展工作,每到一处都认真填写巡检记录,详细标注设备的运行参数、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情况。对于能够当场解决的小故障,绝不拖延;而对于那些较为复杂、需要停机处理的问题,则详细记录并及时上报,以便安排后续的维修计划。
在洗选配电室,刘可仔细分析每一个数据的变化,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电气设备是洗煤厂的心脏,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其正常运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责任。
“既然组织把我派到这里,我就要把工作做好。虽然洗煤车间苦脏累险,但是能锻炼人,只要按章操作,就不会有危险。再说,啥工作都得有人干,我还这么年轻,吃点苦怕啥!”提到自己的工作,刘可始终充满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