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3月18日

山西金融业为民办实事出实招见成效


  本报记者 刘家进
  
  山西金融监管局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将强监管严监管、防风险守底线、促发展、优服务有机结合,引领全省金融业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推动为民办实事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监管先行 服务大局勇担当
  
  推进金融支持保交房方面,山西金融监管局坚持高频联动,紧盯项目融资堵点,“政银企监”四方合力推动问题修复,创新采用组建银团贷款方式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建立项目融资台账,高频次调研督导,强力推动贷款资金落地,联合出台政策文件18份,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实现“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2024年末,全省保交房贷款投放率达99.63%,精准滴灌项目建设交付,保交房交付率位居全国前列。
  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方面,深化协同联动,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注重在提质增效上做加法,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在降本让利上做减法,汇编《山西银行机构普惠金融产品宣传手册》,引导银行机构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降低三方合作收费,加强问题反馈及修复。在科技赋能上做乘法,引导机构充分利用山西省融资信用平台功能,增强数字化经营能力,优化信贷审批模型,提升服务能力。在尽职免责上做除法,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提升责任认定效率,解除信贷人员后顾之忧。
  
  科技赋能 扶新助小促活力
  
  山西省银行业协会向全体会员单位发布《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倡议书》,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充分发挥银行业的金融支撑作用,助力山西省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晋中金融监管分局组织开展了 “聚势新质生产力 融合赋能益企行”专项行动,为68家企业提供强制环境责任风险保障1.73亿元,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兴业银行太原分行推出“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及时雨”。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晋创谷”创新平台建设,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为山西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浦发银行太原分行推出 “浦惠来了”APP,为中小微客群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五芯”服务,让信贷融资更便捷、资金管理更高效。华夏银行太原分行紧跟全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政策导向,充分运用数据要素和金融科技手段,将金融服务精准延伸,有效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大幅简化融资流程。
  
  纾困帮扶 支持“三农”惠民生
  
  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不断下沉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及金融知识精准触达农户。2024年以来,围绕省内特色产业、涉农客群,持续推出“粮农e贷”“惠农e贷”等专项产品,支持种养殖等涉农生产经营大户的信贷需求。
  大同金融监管分局结合辖区实际,印发 《大同市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实施方案》,推动脱贫小额信贷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走。过渡期以来,全市银行业开展全面摸排对接6轮次,累计投放脱贫小额信贷3.44万户、17.1亿元。平遥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局,获取123户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信息,围绕岳壁长山药、洪善大棚种植等种养殖大户进行对接,加大信贷供给,支持特色农产品发展。
  广发银行太原分行驻忻州市繁峙县光裕堡村帮扶队为解当地水利设施落后之困,多次调研论证,援建滴灌项目,将支持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64.2万元,援建滴灌试验田1486亩。项目建成后,彻底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建成高标准农田后,亩均增产30%、增收360元,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
  
  雪中送炭 保险保障暖民心
  
  山西省保险行业协会连续多年在节假日期间开展高速公路、城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作为全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唯一管理人,与公安交警、财政、卫健委等部门紧密合作,不断优化救助服务流程,健全民生服务保障机制。截至目前累计救助2.2万人次交通事故困难群众,垫付费用超过6.56亿元,充分发挥了道交救助基金救急难、保民生、促稳定的社会功能。
  2024年6月,全省多地气温持续偏高,玉米遭受高温干旱天气侵袭,省农业农村厅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太平洋财险山西分公司积极参与抗旱救灾,主动与山西省气象局合作,在重点区域组织开展“增雨防雹”作业,有效缓解了玉米旱情;启动大灾准备金6482.1万元,为吕梁、晋中等地的种粮农户提供有力的经济补偿,切实稳定了当地种粮农民的收益;启动预付程序,畅通理赔绿色通道,率先向晋中市灵石县3591户种粮大户支付赔款659.3万元,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在灾害应对中的独特作用。2024年累计支付玉米干旱赔款1.6亿元,惠及农户15.4万户次,不仅为农民守护好了“钱袋子”,助力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也为山西省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