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辛勤付出守护万家灯火
本报记者 陈晓平
2020年8月,从山西能源学院毕业的杜萍,进入晋控电力同华山西发电有限公司工作。她扎根生产一线,不怕苦不怕累,认真钻研,锐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勤学苦练 提高技能
杜萍的父母是农民,家庭条件艰苦。上大学期间,她一直勤工俭学,同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参加工作后,三班倒、巡检在80多米高的锅炉顶上,高温、噪声、粉尘是常态,这样的环境对男孩子都是考验,更不要说女孩子了,可杜萍却十分珍惜这样的工作机会。为了提高专业技能,她主动学习锅炉、汽轮机、电气系统等知识,并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设备参数和操作要点等。2021年,她取得了由山西省应急管理厅颁发的高压电工证;同年,取得了助理工程师证书,并于2021年顺利定岗三级巡检,成为当时整个集控运行班组中唯一的女同志。
工作中,杜萍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在一线岗位上昼夜不停地维护着机组安全,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保障着千家万户的光明。
杜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守在一线,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她始终不忘发挥“传帮带”作用,总结出了“理论+实操+案例”的培训模式,在维护巡检过程中带领一批又一批新入厂学员探索锅炉汽机知识。面对复杂的机械设备和突发的故障,她总能迅速发现问题的本质,快速制定解决方案。她说:“如果我不能尽到我的职责,在隐患事故初期就及时发现并解决,那么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当事故发展到不可控时,将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2024年8月,杜萍取得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颁发的发电集控值班员高级证书。而她所在的班组也多次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班组”。
认真履职 为民发声
2022年,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在厂里的推选下,杜萍当选为忻州市人大代表。当选以来,她始终牢记为民代言的初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努力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架起社情民意的“连心桥”,当好急难愁盼问题的 “传话筒”。她多次深入各地企业,视察发展情况及民生问题,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诠释担当。
杜萍深知,作为人大代表,首要职责就是深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此,她经常深入基层,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社区小巷,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通过广泛的调研,她收集到大量一手资料,为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于深入的调研,杜萍在会上多次提出关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议案和建议。对于农村自建房目前冬季下水不方便的问题,她提出改善农村下水道系统,让农民不用在寒冷的冬季每天将生活废水提到很远的集中下水道去处理。对于停车难这个共性问题,她提议在城市边缘地区设置大型公益停车场,城市内使用自行车代步等建议。特别是在推动城市道路交通改善方面,她的建议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得到有效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赢得了广泛赞誉。
工作中,杜萍是一线工人,默默付出,踏实苦干。作为人大代表,她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多次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听民情,访民意。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无论大小她都认真对待,积极协调解决,甘当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她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改变村民生产生活现状付出了满腔热枕和全部精力,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展现了基层人大代表可敬可佩的风采。
工作之余,杜萍自觉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并积极向身边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用满腔热情和不懈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杜萍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她表示:“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发言,为人民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