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乡村 创新赋能促发展
本报记者 张云鹏
3月30日,记者从晋中市人民政府获悉,晋中市深入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新需求,以金融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通过创新机制、精准滴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全市已梳理推出4类84个涉农金融产品,其中新增两款特色保险产品纳入服务手册,金融助力“千万工程”市级专项协调机制运行成效显著。
顶层设计构建金融服务新框架。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城市,晋中市于2025年2月正式建立金融助力“千万工程”市级专项协调机制,围绕信贷支持、融资创新、生态优化三大主攻方向,构建“政银保企”四维联动体系。机制运行以来,已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农业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名单32批次,涵盖168家龙头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晋中分行联合多部门于2024年12月印发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创新引入智慧农业信用评价指标,推动金融资源向数字农业、设施农业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
精准滴灌破解产业发展资金难题。针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晋中市强化“一业一策”金融供给。在乳业稳产保供一线,今年年初中国农业银行晋中迎宾支行为晋阳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创新“活体抵押+订单质押”组合贷款模式,3个工作日内完成300万元授信审批,利率较同类产品低20%。保险端创新同步推进,中国太保产险晋中中支开发的“奶牛收益险”已通过金融监管部门审核,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启动试点,覆盖全市50%以上规模养殖场。
科技赋能延伸服务触角。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晋中市持续拓宽农村金融服务边界。平安银行晋中分行创新“银行+公司+站长”模式,在全市建成217个“金融+电商+便民”综合服务点,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榆次融信村镇银行与涉农龙头企业共建的 “政银企合作示范基地”,通过线上销售协议链接300余户农户,2024年累计发放“农特产品供应链贷”1.2亿元。截至2025年3月,全市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点已覆盖98%的行政村,手机号码支付业务开通量突破50万户。
省级政策叠加释放新动能。省级层面政策红利持续向晋中倾斜。2024年6月,平安产险山西分公司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协会设立的 “助力山西千万工程公益基金”正式落地,首期投入1000万元用于晋中、临汾等6市的产业帮扶与医疗下乡项目。同期召开的全省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明确2024-2027年省级财政将切块100亿元支持1000个精品示范村建设,晋中市获分配资金占比居全省前列。
当前,晋中市正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金融服务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渗透。随着“晋品e贷”“智慧畜牧贷”等创新产品持续落地,以及农村集体资产股份、生物活体等抵押模式的推广,一幅“金融活水润良田”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晋中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