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争做乡村振兴路上“急先锋”
本报记者 陈晓平 文/图
忻府区九原街街道土陵桥村村委会委员、忻州市忻府区光子农业专业合作社青年刘玲勤勤恳恳,扎实务农,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2021年12月,刘玲当选为忻府区九原街道办事处土陵桥村村委会委员,2022年当选忻州市第五届人大代表,2023年获得“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大胆实践 科学种田
从石家庄灵寿县第二中学毕业后,刘玲踏上了南下打工的队伍。在此期间,与丈夫侯小光相识相恋组成家庭,两人带着打工学到的技能和本钱回到忻府区九原街街道土陵桥村,准备在设施农业领域大展身手。
2013年1月,夫妻二人成立了忻州市忻府区光子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该社有社员20人,经营土地面积700亩,其中设施大棚160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70余人。
为了增强自身技能,刘玲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进修相关农业知识。她把普通移动大棚变为联动式大棚,采用甜瓜冷棚育苗技术,不仅节约了20%的土地,而且提早了甜瓜的上市时间。此外,采用先进滴灌技术,每亩节约用水量达70%。
几年时间,夫妻二人在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瓜菜栽培技术,并掌握了甜瓜、马铃薯、草莓等瓜果的种植技术和反季节蔬菜培育技能。合作社还与多家涉农技术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渠道获得生产技术和市场销售方面的支持。
目前,合作社种植早熟马铃薯400多亩,每亩平均产3000公斤,生产马铃薯120多万公斤;收获马铃薯后,又回茬种植娃娃菜等秋季蔬菜。另外,合作社辐射周边地区,种植早熟马铃薯2000多亩,并回茬收获大量秋季蔬菜,对于带动本地农民和周边的农民增产致富、稳定蔬菜市场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探索新模式 走出致富路
2019年,刘玲又探索改进了红薯栽培模式,利用高拢栽培、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和专用工具使红薯产量大大提高,而且薯形好、品质高,深受市场欢迎 。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如地膜早熟马铃薯采用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种植后,节水量达50%,节省劳力30%,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单位产出率。
如今,光子农业专业合作社拥有简装联栋大棚80亩、双架双膜内保温大棚15亩、双拱双膜内保温连栋大棚45亩、下凹式温室大棚20亩,亩收入2万元以上,最高亩收入可达5万元。
经专家指点,刘玲还在生产中运用了不少科技知识,全程无公害生产,保证了瓜菜生产环保绿色安全,成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新示范基地。此外,她研究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引进的土豆新品种费乌瑞它,亩产达8000斤,生产技术推广到了晋城市、朔州市和本市各县区,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产增收。光子农业专业合作社成为忻州市蔬菜瓜果产业协会的新品种示范基地。
光子农业专业合作社距离市区8公里,位于合索、奇村、顿村温泉康养中心区。忻奇旅游路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更加显现。刘玲为记者介绍道,未来,光子农业专业合作社将按照“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重点建设以设施农业为主的优势瓜菜产区。加强辐射带动,加快科技进步,实行标准化生产,绿色种植,力争将示范园区建成当地现代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加大双拱双膜内保温连栋大棚建设力度,扩大设施农业种植规模,成为全市、全区高效农业示范样板。希望将合作社建成集观光农业、农耕体验、亲子互动、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农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