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4月15日

晋城计划3年发展设施蔬菜1.5万亩


  本报记者 毛明辉
  
  日前,晋城市农业农村局、晋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围绕“两河两山”区域推进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在丹河、沁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设施蔬菜,在中条山、太行山领域重点发展食用菌生产。计划用3年时间(到2027年),新发展设施蔬菜1.5万亩,其中晋城市城区690亩、泽州县3600亩、高平市4200亩、阳城县2700亩、陵川县1710亩、沁水县2100亩。
  方案提出,要在2027年全市形成6个蔬菜产业集聚区。分别是以城区北石店办事处、泽州县金村镇和南村镇为核心,发展城郊蔬菜产业区;以高平市寺庄镇、野川镇、马村镇、河西镇和泽州县北义城镇、高都镇为核心,发展丹河蔬菜产业区;以沁水县龙港镇、端氏镇、郑村镇和阳城县凤城镇、北留镇、润城镇为核心,发展沁河蔬菜产业区;以陵川县平城镇、崇文镇为核心,发展特色冷凉蔬菜产业区;以沁水县中村镇、土沃乡和陵川县夺火乡、马圪当乡为核心,发展2个食用菌产业区。到2027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占比由现在的17.3%提高到35%以上,设施蔬菜产量由现在的9.69万吨增长到20万吨以上。
  到2027年,全市蔬菜产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由16家增长到25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由3家增长到6家。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统一品种、育苗、标准、销售、服务,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分散经营难题,实现蔬菜产业效益大幅度提升。
  在“太行一号”区域公用品牌的引领下,继续支持企业申请绿色、有机认证提升溢价空间,打造一批晋城“名、特、优”蔬菜特色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建设田头集散市场,减少流通环节,实现产销对接,产品直供农贸市场和商超;发展订单农业和电商营销,与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依托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和冷链仓储物流企业,搭建数字化蔬菜销售平台,对接本地和全国蔬菜需求订单,构建现代物流和销售体系。
  加大补助力度,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鼓励集中连片发展,对建筑面积达到5亩以上的新型日光温室每亩最高补助6万元,覆被式大棚每亩最高补助4.5万元;对建筑面积达到10亩以上的全钢架大棚每亩最高补助1.2万元,新型小拱棚每亩最高补助400元;对建筑面积达到5亩以上的日光温室,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每亩最高补助1.5万元,增加蓄热水袋(箱)等蓄热设备每亩最高补助1.5万元。同时,强化金融支持,市级以上蔬菜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相关政策执行;对市级龙头企业之外的规模经营主体 (建筑面积5亩以上的日光温室、10亩以上的春秋大棚和小拱棚)在计息期内建设和生产所产生的贷款,按照银行贷款本金的2%予以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