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4月21日

电润樱桃红 乡村产业兴


  本报记者 王新嫄 通讯员 李卓庭 张蓉
  
  4月17日一早,在运城市绛县史村王雁丽樱桃大棚内,红玛瑙般的果实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打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同一时间,国网绛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裴俊伟、裴红娃也在大棚中,认真查看着自动温控、自动喷灌等用电设施。
  在这个素有“华北樱桃第一村”之称的村落,国网绛县供电公司始终紧跟樱桃产业发展,用及时、专业、贴心的服务,保障大棚的用电需求,成为大棚樱桃种植户们的“电卫士”。
  “电是发展大棚的基础,我们刚开始建设大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电。”王雁丽说。作为全村最早引进大棚樱桃的种植户之一,她算得上是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早年间,王雁丽种植10亩大田樱桃,樱桃每年3月份开花,容易受到 “倒春寒”的袭击,几近绝收。2010年,她拿着3000元去山东考察,引进了大棚种植。大棚建设初期,国网绛县供电公司组织人员帮她测算用电负荷,制定供电方案,架设1台50千伏安变压器,保障了大棚的用电需求。2022年,她将大棚扩大到4个,该公司帮她把变压器增容至200千伏安。
  之后,为解决大棚温度湿度测量费时费力、稍有不慎便会影响樱桃收成的困难,该公司帮王雁丽安装了大棚自动放风温控仪,让她能够通过一部手机就实现随时随地自动把棚顶的塑料布帘卷上或放下,达到通风调温的目的。
  同时,该公司还会派技术人员定期上门走访,帮助检查棚内相关电气线路,消除绝缘破损、线路老化等隐患。“我们在用电上从来没有任何的顾虑,特别放心,电力师傅们随叫随到。”王雁丽说。
  而这样全过程、全方位的贴心跟踪服务,是该村480余户樱桃种植户的标配。目前,该村已建成1500亩大棚樱桃产业化种植基地。该公司紧跟樱桃产业发展,累计为该村增设变压器19台,改造10千伏线路0.24千米和0.4千伏线路3.6千米,新增电缆线路0.3千米,保障了樱桃产业的用电需求。
  2025年,王雁丽又承包了17亩大棚樱桃,并在“网上国网”申请办电。第二天,该公司就完成了表计安装,“供电公司的服务就是好,今年樱桃还能卖个好价钱。”王雁丽边说边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