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材料守门人“青春之光”点亮绿色未来
本报记者 卢亚
在山西省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一分公司位于晋城的广东粤电泽州170MW光伏EPC项目现场,一个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他正在验收一批新到的光伏板。目前,该项目已接近尾声。望着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墨蓝色光伏发电板,作为该项目材料负责人的赵晨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蓝色硅板上跳跃的青春
赵晨凯是标准的00后,于2022年大学毕业后入职山西省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7月调入新能源一分公司。不到三年时间,他就从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成长为项目材料负责人。
光伏发电项目,材料的质量把控和材料供应的及时性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赵晨凯的办公桌上总是铺着密密麻麻的材料清单,笔记本里记满了不同供应商的产品特性,这些都是他和团队成员日夜研究的成果。
建设170MW山地光伏发电站,仅打桩就超过13万根,安装支架要13500多组,585瓦的光伏板要29万块之多,更不论其他零碎小件材料。在去年年底的一次材料抽检中,赵晨凯发现一批新到的光伏支架壁厚比国家标准薄了0.1毫米,锌层厚度低于规范要求5微米。这些细微差异在常人眼中几乎难以察觉,却被他测量了出来,连夜联系供应商换货。他说:“差不多就是差很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材料管理容不得半点马虎。”
比起材料出现质量缺陷,赵晨凯更害怕的是,项目材料因生产、物流、天气等原因导致延迟到货。遇到这种情况,赵晨凯就挨个拨打手机通讯录里供应商的电话,忙时一个月800分钟的通话套餐都不够用。
在项目驻地的墙上,贴着一张特殊的“作战图”,红色标注的是材料供应节点,蓝色标注的是施工进度,黄色便签上写着每个供应商的风险预案。这张图见证了赵晨凯和同事在山沟里10个月的坚守。
材料新兵的进阶之路
别看现在的赵晨凯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但他刚入职时也闹过笑话。
2022年8月,赵晨凯在集团上海分公司入职。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后,他被派到亳州市古井镇供热管网项目。上岗第一天,当看到前四后八的半挂车载着4根12米长的钢管进场时,他震惊了,悄悄笑话自己“没见识”,因为这4根钢管叫什么他都不知道。项目技术负责人见他一脸茫然,告诉他这些是DN600螺旋焊接钢管,之后对他进行了业务培训。他拿出当年读高三时的学习状态,挑灯夜战。
努力的人成长得格外快。亳州市古井镇供热管网项目未完工时,陆续又有两个类似项目落地。负责人看到赵晨凯已经能上手,便让他兼职做起了材料管理员。他按照要求顺利完成了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亳州市古井镇供热管网项目接近尾声时,只留下赵晨凯一个材料管理员。为了能挑起大梁,他学习更用功了。每当遇到难题时,他必定先好好琢磨一番,实在不懂再向领导请教。为降低材料管理中的财务管理风险,他不仅把每批材料的账务金额熟记于心,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再细化,以便推进项目顺利竣工。
新能源路上的追光者
随着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该集团公司的新能源安装项目也越来越多。赵晨凯始终牢记能源转型的使命,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积极探索新材料的应用。他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敏感地捕捉到新型高效光伏背板材料的巨大潜力,带领团队在项目中试点应用。后经第三方检测,采用新材料的组件不仅降低了项目成本,还提高了光伏发电的性价比。
广东粤电泽州 170MW光伏 EPC项目接近尾声,面临最后的验收工作,赵晨凯更加忙碌起来,经常是一头扎进办公室整理完资料出来已是繁星点点。当万家灯火亮起时,或许没人知道这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的人们,但他们知道,自己安装的不仅是一个个新能源电站,更是留给后世子孙永远清澈的星空。
谈及父母,赵晨凯表示,虽然很牵挂,但确实是挤不出时间去看望他们,而且下一个风力发电安装项目已经开始准备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人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