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报记者 张云鹏 文/图
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3年7月,清华大学毕业生白浩浩怀揣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定理想,毅然选择奔赴左权麻田,成为一名投身基层的选调生,开启了扎根乡土、服务“三农”的实践征程。
担当作为 树立学习榜样
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中,白浩浩将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他积极配合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逐一对麻田村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进行排查,确保做到防返贫监测户 “应纳尽纳”,织密织牢防返贫保障网。
每逢重要节日,白浩浩都会主动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白浩浩荣获山西青年智库研究员、左权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他的事迹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网、《乡村干部报》等媒体报道,还先后在部机关年轻干部座谈会、清华大学党课学习班分享基层工作经验,成为年轻干部学习的榜样。
整合资源 推动校地协同
作为兼具清华学子与基层干部双重身份的践行者,白浩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搭建校地协同发展的桥梁。他以推动校地合作为突破口,整合各方资源,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方面,白浩浩协调清华大学“初心服务团”赴左权开展写生产业调研,并邀请媒体记者关注左权,发表了《乡村振兴看左权:“科技文旅”赋能田园山水》专题报道,极大地提升了左权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教育振兴也是白浩浩关注的重点。他组织清华大学本科生赴左权中学开展支教活动,邀请高途教育集团知名讲师新安龙为全体高三年级学生开展励志讲座,邀请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为左权中学国旗班提供技术指导。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协调清华大学专家为左权中学两名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自主招生面试辅导,最终,这两名学生分别获得50分、30分加分录取,打破了左权中学单次被清华大学录取人数的纪录。
在推动校地合作方面,白浩浩同样不遗余力,促成了左权县与清华大学签约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向晋中市委组织部提交了《关于与清华大学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进一步深化市校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报告》,积极为晋中市与清华大学的人才交流合作寻找契机。此外,他还作为校友代表在“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会清华大学专场发言,吸引更多清华学子了解山西、投身山西的建设发展。
调研学习 破解发展难题
白浩浩始终坚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立足基层实际需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同时注重学习提升,为破解乡村振兴难题寻找有效路径。
在助力小农户增收致富方面,白浩浩在左权县开展了深度调研,撰写了《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现实价值及有效路径研究》,系统梳理出4种有效路径,并提出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轨道的建议。该报告作为选调生优秀国情调研成果,被推荐至省委组织部。
针对乡镇文旅产业发展,白浩浩组织镇、村干部前往陕西留坝、河北涉县、北京房山考察,结合考察经验提出改善麻田镇文旅配套设施、打造文旅融合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专题建议,获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认可。
此外,白浩浩还对省直单位定向选调生基层锻炼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
在学习提升方面,白浩浩建立了个人学习资料库,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撰写学习随笔,并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不断增强对“三农”工作和经济发展的认识。他牵头成立了麻田镇选调生理论学习小组,定期开展专题学习,通过思维碰撞提升自身能力。
白浩浩还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山区县民宿产业调查与思考》《打造左权文旅融合高速服务区的思考》两门专题课程,面向全省“青马”学员、县委党校学员宣讲,其中一门课程被推荐参与全省党员教育“先锋讲师”评选。
从清华园到太行山,白浩浩将“行胜于言”的校风化作躬耕基层的实践密码。“在这里,我以‘四个维度’为行动坐标,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努力交出一份亮眼的新时代青年答卷。”白浩浩满怀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