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创谷·朔州”加强创新策源地与发展新引擎建设
本报记者 庞勇
5月20日下午,朔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晋创谷·朔州”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晋创谷·朔州”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晋创谷·朔州”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优化创新生态、打通科创堵点的关键一招,是支撑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5年3月21日,“晋创谷·朔州”正式揭牌运行。
“晋创谷·朔州”按照起步区示范带动、拓展区联动发展、辐射区借鉴推广的发展路径,形成协同促进、辐射带动的发展格局。起步区位于平鲁经开区,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科研办公面积3.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形成办公区、实验室、厂房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拓展区位于朔州经开区,包括新兴产业园区、固废综合利用园区等,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科研办公面积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面积34万平方米。辐射区包括怀仁经开区、山阴经开区、应县经开区,各园区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做到“一区一业”。
“晋创谷·朔州”立足朔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产业定位于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领域,融合数字经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园区由市产研院组建发展运营公司负责市场化运营。办公区全部实行一站式服务,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点、人才服务点、税务服务点、科技金融服务点、知识产权直通站、知识产权保护点、教育服务点等。
“晋创谷·朔州”依托山西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和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截至2025年4月30日,朔州市“晋创指数”综合指标稳步提升,创新主体培育、成果产出、要素投入、服务支撑四大板块进展有序。目前“晋创谷·朔州”两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到年底企业及科创团队可达到50家,入驻人员超过1000人,现有企业年营业收入19.2亿元。规划到 2030年,“晋创谷·朔州”企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纳税1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引进博士以上研发团队100个以上,年推出新质生产力产业化示范项目100个以上,真正将“晋创谷·朔州”打造成为朔州的创新策源地、创业新引擎、兴业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