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09日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

●山西焦煤集团森源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温婧


  引言: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承担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加强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凝聚发展共识、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员工队伍的新特点新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效果不够理想,需要探索更具实效性的教育路径。基于此,深入研究影响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关键因素
  (一)教育内容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与教育内容息息相关,其中教育内容应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思想实际。国有企业应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教育内容要求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企业精神,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二)教育方式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离不开教育方式的创新。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育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国有企业应积极探索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等教育方式,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可以通过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理论研讨会、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教育,打造“指尖上的思政课”,扩大教育覆盖面,并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的员工,采取分层分类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三)教育评估
  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有助于督促教育工作不断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国有企业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指标体系,从教育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估教育工作。具体而言,评估过程应注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建议,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估结果应作为改进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不断优化教育方案。同时,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与员工职业发展挂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提升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改进策略
  (一)创新教育内容,增强思想引领的吸引力
  国有企业应立足新时代特点,不断创新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引领的吸引力。具体而言,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教育内容。国有企业要积极引导员工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例如,可以开展“学习强国”知识竞赛,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
  此外,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引领着全体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前进。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之中,贯穿于员工教育管理全过程。例如,可以组织员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员工在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过程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内容,紧密结合国有企业发展实际,才能增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优化教育方式,提高员工参与度和获得感
  国有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员工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一方面,要用好“互联网+”优势,拓宽教育渠道。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国有企业要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建设“指尖党课”线上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企业APP等载体,开设在线党课、思政微课堂等栏目,创新学习方式,扩大教育覆盖面,引导员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让学习教育随时随地可及。
  另一方面,要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思想教育“活”起来。国有企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精心组织各类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例如,可以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年突击队等平台,开展“传帮带”式教育实践,组织先进典型现身说法、交流心得体会,引导员工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同时,要用好各种仪式教育,组织开展入党宣誓、升国旗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员工的爱国情、报国志。只有与时俱进优化教育方式,创新活动载体,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员工真正动起来、想学习、肯实践。
  (三)健全评估机制,强化教育实效性诊断与反馈
  国有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客观评价教育实效,为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提供决策参考和行动指南。一是要建立多元化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教育实效。教育评估不能仅停留在形式层面,而应全方位、多角度考察教育实际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应涵盖教育内容是否及时更新、教育方式是否丰富多样、教育效果是否立竿见影等多个维度,实现评估工作的标准化、常态化。例如,可以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民主评议等方式,广泛听取员工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了解掌握思想动态,客观反映教育实际效果,有的放矢开展教育。
  二是要强化评估结果应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评估不是目的,提高教育实效才是关键。国有企业要建立评估反馈机制,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教育工作,建立常态化的质量监测和跟踪问效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进提高。例如,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情况作为企业发展规划制定、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针对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特点,因企制宜地制定教育改革举措,适时调整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不断健全完善评估机制,科学评价教育实效,才能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精准导向,推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内容、方式和评估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通过创新教育内容增强思想引领,优化教育方式提升参与度,健全评估机制强化效果反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改进思路。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