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10日

精准化推广普通话 助力打破语言壁垒


  本报记者 赵云云 通讯员 张子云
  
  近日,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长治综合试验站站长、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牛颜冰带领实践队队员走进晋城市陵川县三镇四村和南街明德小学开展了普通话推广活动,针对村民与学生等不同人群特点,以精准化、趣味化方式推进普及,助力打破语言壁垒。
  据前期调研显示,陵川县义汉村日常以方言交流为主,村民接触普通话渠道有限,跨地域沟通存在不便。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队员们提前设计了涵盖使用频率、认知差异等多维度的调查问卷,针对性进行推广。活动中,队员们通过词语卡片朗读、绕口令练习等形式,纠正“平翘舌”“前后鼻音”等易混淆发音,帮助村民熟悉普通话韵律。此次进村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
  在南街明德小学,队员们为小学生打造了特色普通话课堂,以“语言演变”为切入点,结合故事与方言,图文并茂地讲解普通话从古代“雅言”“官话”到现代共同语的发展历程,直观呈现了语言差异。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队员们还设置了阶梯式绕口令挑战,从基础发音练习到进阶比拼,一对一纠正发音,以鼓励式教学提升参与度。课堂尾声,队员们朗诵了《青春中国》,通过语调与肢体语言展现普通话表达力。这种“历史溯源+趣味实践”的语言推广模式,帮助小学生们掌握规范发音,深刻理解普通话的文化意义。
  活动中,队员们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面向村民时侧重解决日常沟通与生产需求问题,而面向学生时则以文化认知教育为主,让普通话既成为实用工具,也成为文化载体,为村民对接外界资源奠定了语言基础,同时也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提供了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