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乡村振兴脉动 激发服务社会热情
本报记者 钟如杰 通讯员 饶二保 燕进艺
近日,山西师范大学“236”爱心社前往临汾市汾西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
队员们第一站抵达了汾西县段村便民服务中心及党员教育基地,这里不仅承担着为村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功能,更是红色精神传承的重要场所,“知民意,解民忧,帮民难,促民富”的标语是对政府工作宗旨的生动诠释,也是对村民最深切期盼的回应。段村相关负责人向队员们讲述了在党支部引领下的乡村发展成就,以及村民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
随后,队员们探访了村民蔡文明的家庭,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如何具体影响普通家庭。通过与蔡文明交谈,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广场上正进行的威风锣鼓表演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展示了村民们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通过与村民交流,队员们了解到,村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对未来充满希望。
此次实践之行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成效,激发了他们投身社会服务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民生,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